1.“盟”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表明春秋时期
A. 分封制崩溃
B. 礼乐制遭破坏
C. 民族融合加强
D. 国家权力下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来看,春秋盟誓参与者有不同的等级甚至夷狄,说明注重等级秩序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答案为B项。分封制崩溃是指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瓦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融合的信息,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汉代曾有班超“弃笔从戎”的壮举,而唐代中期后则出现“弃武就文”“不肖子弟为武官者,父母接之不齿”的现象。此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 军功奖励制度的缺失
B. 从军带来的伤亡过大
C. 国家长治久安的实现
D. 科举制的完善与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