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封建”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这反映
A.宗法观念利于家国同构 B.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
C.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 D.分封制加强了对全国控制
25.有学者指出,宋真宗时期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有“职”的头衔,“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不但宰相为临时的职务,天下无官不为临时职务”。这主要表明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用人权的中央化
C.官僚制度的工具化 D.吏治的皇权化
26.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 处
|
记 载
|
《通典》
|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
《全唐诗补编》
|
良田收百倾,兄弟犹工商。
|
《唐大诏令集》
|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
《全唐文》
|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
A.土地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税收制度变革成为历史逻辑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 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27.汉元帝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无光”,元帝下诏指责大臣失职,于是丞相于定国便以灾异引咎辞职。这说明“天人感应”学说
A.深入人心,为君臣所接受 B.论证了皇权的合法性
C.减少了灾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D.内容发生了变化
28.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光绪帝发布上谕指出:“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夫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益贫益弱,不待智者而知。”这表明清政府
A.对民主革命浪潮深为担忧 B.对世界近代化潮流作出主动回应
C.对空前的政治危机作出被动应对 D.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29.抗战期间,许多外国人涌入中国西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大本营延安,其中美国人最多。这一现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