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 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 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墨子认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原因来看,墨家主张“非乐”、“非命”、“节用”、“节葬”,提倡节俭和个人努力,反对奢侈浪费,因此是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故答案为B项。儒家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是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排除A项;儒墨都关注社会问题,只是各自的解决办法不一样,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经世致用主张,排除D项。
2.《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
A. 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 《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 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 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