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
A.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B.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C.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
2、春秋战国时期,无视“礼法”的各诸侯国比以往更加重视筑城,有学者认为当时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筑城运动”。这一时期城邑数量之多,现于《春秋》《左传》《国语》者即达1016个,其中有 “国”名为城邑之名者百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拥有空前集中的财富
B.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B.中央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削弱地方、强化中央集权
C.挑选精兵强将,充实禁军
D.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