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3.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
人口(人)
|
人均土地(亩/人)
|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
27 355 462
|
32.54
|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
102 750 000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
208 095 796
|
3.56
|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4.《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5.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