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
B. 蔗糖、淀粉、维生素等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性激素的合成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分泌蛋白在糙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后,直接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中经过折叠包装以小泡的形式从内质网中排出,然后,再与高尔基体的膜融合,经过一定的修饰之后,再从高尔基体上以出芽的形式被高尔基体的膜包被,以小泡形式逐渐接近细胞膜,再与细胞膜融合,蛋白排出细胞。胞内蛋白质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A错误;蔗糖和淀粉属于糖类,糖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是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调节作用,B错误;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在内质网上合成,线粒体为合成过程提供能量,而高尔基体不参与这些物质的合成过程,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存在于各正常细胞中,因此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2.叶肉细胞产生O2和消耗O2的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内膜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内膜 ④线粒体基质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详解】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含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以进行水的光解,产生[H]与O2,因此产生O2的场所是②类囊体薄膜;叶肉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场所在③线粒体内膜,因此,本题答案选B。
3.下列是关于科学家们的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提出了生物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B.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
C. 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2、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膜结构。
3、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并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
【详解】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发现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推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A错误;摩尔根利用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在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正确;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观察释放的O2的放射性情况,最终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