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讲解
行文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对比、设置悬念、联想、想象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类别
|
主要作用
|
象征
|
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
渲染
|
常常表现为对环境或对次要形象(人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突出主要表达对象。为下文的主要形象(人物)的出场制造“烘云托月”的效果。在高中阶段,常说成“衬托”。分析时可表述为:为……作铺垫,营造……氛围。
|
抑扬
|
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之分,其作用为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
对比
|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分析时常表述为:什么与什么形成对比,突出……特点(或情感)。
|
衬托
|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与对比相较,有主次之分。
|
联想和想象
|
使文章内容深刻丰满,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分析时常表述为:作者联想或想象……内容,表达……情感。
|
以小见大
|
散文中常表现的构思是,通过写某个小人物、小事件、小物件,来表现社会整体或社会现象,以达到“管中窥豹”的作用。作者常常在散文的结尾处运用这种手法,由“小”而引发对“大”的思考之类的语句,起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