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题共6小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江南的明确概念,晚至唐代才算形成。
江南最确切的含义是指长江以南地区。该地区的繁盛富庶,有唐以来已然十分显著。白居易曾有诗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他讲的是江南的优美风光。韩愈则不同,他深刻地认识到,唐王朝的赋税重地已在江南,全国赋税比重“江南居十之八九”。
至北宋,太湖平原的苏州、常州、湖州、秀州(即嘉兴),是宋王朝的粮仓,还有所谓“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江南社会经济地位在全国的奠定,南宋是一大关键时期。靖康之乱后,大量移民南迁,给江南的发展带来了绝佳的社会政治条件。而且在南宋以后,江南的农业仍得到了持续发展。
千余年来的发展使得江南形成了人文、自然诸方面具有共同特性的区域,其核心就是人们熟知的太湖平原。至迟在明代,太湖周边的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诸府地区,已经形成为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共同点的区域整体。最早的江南经济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杭为中心城市的,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镇等多级层次的市场网络。
江南是鱼米之乡,也是丝绸之府。苏、松、常、嘉、湖五府地区,在明清两代被列入了“江南”经常性的表述对象。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在全国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且备受国家依重。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也承认:“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经济意义上的“江南”,则越来越明确地转指长江以南的浙西、吴或三吴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