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A. 荚膜多糖 B. 蛋白质 C. R型细菌的DNA D. S型细菌的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通过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通过实验,只有把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有效,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
故选:D。
点睛: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学生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明确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
A.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 DNA是遗传物质
C. RNA是遗传物质 D. DNA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2P与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的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只有子代噬菌体的DNA带有32P标记,而蛋白质外壳无35S标记,说明DNA分子在噬菌体的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故选:B。
【点睛】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相同,两者实验思路均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3.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
A. 元素组成 B. 基本组成单位
C. 化学组成 D. 双螺旋结构模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程,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进行研究提出的。
故选:D。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探究过程中科学家的重大贡献的了解和识记能力。
4. 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 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
C. 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所以DNA复制完毕后,得到的DNA子链不可能是DNA母链的片段,A错误;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完毕,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B正确;U是尿嘧啶,只存在于RNA分子中,DNA分子中没有,C错误;由于复制是以DNA的双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D错误。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5. a个被放射性元素标记了双链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破裂释放出b个子噬菌体,其中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的比例为
A. a/b B. a/2b C. 2a/b D. 2/b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亲代中含有放射性的两条链分别进入到两个不同DNA分子中,因此含有放射性的噬菌体的比例为:2/b,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复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