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47讲
1.(2015·海南)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解析] 材料信息认为儒家思想强调“有为”而积极入世,佛教强调顺应自然趋势,不过分争取,进而使人心里安静,二者都是圣人的教导,其所出虽不同,但其实质都是让人主动适应社会,故选择A项;北宋时,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想而发展为理学,二者并没有实现合流,B项错误;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D项不正确。
2.(2017·海南·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