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人眼里,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暴君。可也有历史学家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称其为“千古一帝”。而他最重要的功绩,无疑是统一六国,在纷乱不堪的战国,他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除了先王积累的强大实力外,秦始皇重视人才、善于用人,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章炳麟,对秦始皇的用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是这样说的:“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汉武帝),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其视孝文(汉文帝),秦皇犹贤也。”
嬴政十三岁登基、二十二岁亲政,后来一统天下,做起了真正的“始皇帝”。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他的皇帝梦所以能够实现,一方面得益于李斯等人的鼎力相助;另一方面,得益于他善于用人、惟才是用、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用人之道,这才使李斯等人有了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的舞台。
一开始,秦始皇对李斯、尉缭、韩非、姚贾等并不十分信任。因为,他们都是“外国人”、“圈外人”,而非“自己人”。对他们总是充满疑心、顾虑重重。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设臵障碍、百般阻挠。
这一点,从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便可看出端倪。李斯在文中以事实为依据,阐述了客居秦国的人士,在助推该国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批评秦始皇对人才“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李斯还直言不讳、意味深长地写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看过《谏逐客书》后,秦始皇恍然大悟,立改既往之过。
彼时的秦国,被韩、赵、魏、燕、齐国等诸侯国包围,可谓“四面楚歌”。好在这几国尚未结成同盟之前,楚国人李斯、魏国人尉缭就向秦始皇提出了吞併六国、成就帝业的主张。而且,所有的计策攻略,李斯等人早已为秦始皇谋划好了。如作战方案、用重金贿赂敌国大臣、使用暗杀和离间计手段等等。可谓尽善尽美、无懈可击。秦始皇所要做的,就是集思广益、量才而用,把该用的人用在该用的地方,并让他们放开手脚施展才干。接下来,便是坐享其成、等待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