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殷商至春秋战国,天人关系成为当时思想领域中的首要问题,形成像“类”“象”等观念,由此发展为阴阳、道、命、数、气等哲学理念。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工作者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基于
①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②哲学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中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可取的和现实的
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③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具有形而上学性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