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郡)
守,以拒秦、韩”。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
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这反映出当时
A.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都是武将 B.吴起变法加强了魏国集权体制
C.魏国地方管理实行郡守负责制 D.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作用
【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试题解析】“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可见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意图,故A项正确;魏文侯让吴起担任西河郡守,但与吴起变法无关,故B项错误;“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不能代表整个魏国地方管理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的来源,故D项错误。
【答案】A
25.汉代太学的建立,以公元前124年汉武帝置博士弟子员为标志,从数十人增加到汉成帝时的
3千人,东汉太学生最多时达3万人。太学教育的发展
A.宣扬了黄老“无为”学说 B.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 D.缓和了西汉以来的阶级矛盾
【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试题解析】汉武帝时期,放弃了西汉初年以来的无为学说,故A项错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以提高儒学的社会地位,其中在教育方面设置太学、教授儒家经典是一个关键性措施,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故B项正确;太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文化素质,与提高执政能力无关,故C项错误;太学的设立是提高儒学地位、适应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与阶级矛盾的缓和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26.有历史学家曾对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传统主
义者和担心失去财产者——当然不仅是富人,对它敬而远之;领导人无法信守他们自己制定
的教义标准;领导内部很快分裂,而且愈演愈烈。”其评价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解析】洋务运动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地主阶级的改革,其指导思想和措施属于典型的改良,不是“激进主义”,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代表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其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天京变乱暴露了领导集团的争权夺利,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属于激进主义,但是和宗教无关,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侧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者,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