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一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与题干中“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但是强调的是君主的地位,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出现的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强化了伦理纲常对人性的束缚,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强调限制君权,但是这种思潮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故D项错误。
【答案】A
25.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只能体现出“撕开笼子”而不能体现出“把统治者关进笼子”,故A项错误;批判宗教神学同样属于“撕开笼子”,故B项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蓝图,在批判封建专制的基础上又防止新的专制的出现,后者属于“把统治者关进笼子”,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人文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理性的盛行,它是通过人们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体现出来的,但是并不等于其本身,故D项错误。
【答案】C
26.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
A.新思想的萌发 B.《资政新篇》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