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某学者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思想主张。该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董仲舒
【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老子以“道”为世界的根本,但在政治上主张“无为”,与“大一统”无关,故A项错误;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民,与“正法度之宜”不符,故B项错误;韩非主张严刑峻法,与“以教化为大务”不符,故C项错误;董仲舒主张儒学独尊,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故D项正确。
【答案】D
2.下列史料记载的历史现象中,南北朝时期尚未出现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C.“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D.“时有七部尉,……南尉在草市北”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解析】魏晋南北朝推行九品中正制,最终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是指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时间是在宋朝,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南北朝时期,出现技术先进的灌钢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民间集市——草市,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直道”、“理藩院”、“抗日游击队”、“民族区域自治”,与上述关键词均密切相关的地区是
A.西藏 B.新疆 C.内蒙占 D.广西
【知识点】地方史
【解析】秦朝修筑长城和“直道”,防御蒙古高原匈奴贵族南下,这与西藏无关,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未曾深入到达新疆地区,抗日游击队与此无关,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出现蒙古抗日游击队,故C项正确;清朝“理藩院”主要管理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故D项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