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尼·雅科夫列夫在《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
B.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C.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忽视轻工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史实。“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强调了斯大林模式忽视了人的存在,即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故选B项。
答案:B
2.“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该观点评价的是( )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罗斯福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他”批判了斯大林,而且对斯大林的批判是其推行改革的条件,故B项正确。
答案:B
3.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
C.重工业发展过快
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可知,促使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粮食短缺,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