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课时冲关练(二)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江苏无锡期中)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分科考试 B.以德治国
C.公平竞争 D.学而优则仕
解析 科举考试打破了士族特权的垄断,体系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解析 唐初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体系较完备,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另外增多“非三省长官的宰相”对决策程序不利,也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B项;在三省外皇帝任命其他官员为相,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牵制和削弱相权,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故C项正确;唐初三省设宰相的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故D项错误。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