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之际,李克强表示,希望孔子学院坚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加深中外文化交流,使“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得到传承和发扬。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因相互借鉴而逐渐趋同
③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