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各国变法的基本史实。
2.分析比较春秋时期的变法(或改革)与战国时期的变法在历史条件、变法内容、性质和影响上的异同。
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
1.政治上:进入春秋时期,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到了战国,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2.经济上: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阶级上: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4.军事上: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进行兼并战争,各国君主也想在争霸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因此,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了。
♨温馨提示:推动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这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标志就是铁农具的使用与推广以及牛耕的出现与普及。
二、管仲改革
1.时间:春秋时期。
2.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3.实质: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4.评价。
(1)进步性: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局限性:未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三、魏文侯变法
1.时间:战国时期。
2.变法的内容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