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充满活力的政治课堂的构建

阅读:85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7/16 17:09:50
   在过去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评价片面,课堂教学模式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画你背”。这种填鸭式教学,实际上是把书本知识强制性地嫁接到学生身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导致了有些学生厌恶政治课,政治课堂成为“一潭死水”,缺乏活力。如今,新课程改革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构建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课堂,本人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放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政治学科教材每年都作了适时的修订,应该说我们现行的政治教材还是比较新的。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实际相比,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教师就不能将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而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其中的内容,补充新的知识,引用新材料,使用最新成果,用鲜活事例去充实教材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动态化,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学习《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节时,教师提供最新时事热点材料“国际社会关注伊朗核危机”和“全球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并引导同学们思考其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这两大时事热点是报纸、电视等媒体经常报道的焦点,也是同学们课后关注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也容易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若教师仍然引用“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和“全球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拉大”等教材提供的材料来说明,学生会感到疏远,没有亲切感和真实感。而“伊朗核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情境和内容更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感,学生参与积极、发言踊跃,增强了政治课堂的活力和效率。
二、改进教学方式,激发问题意识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单纯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占了绝大多数,以教师、书本为中心,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束缚。新课程提倡的是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教师设置的探究性问题,进而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也就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来,又带着问题走出去。
在学习“市场配置资源”一节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资源配置有哪些手段?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为什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学生在思考、探究的基础上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探究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洞察到:老师并没有针对“计划”这一资源配置手段展开探讨,接着有学生追问“计划也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为什么不能发挥‘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学生探究的热情已被点燃,他们已不再满足于教师设计的现成问题,而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材并没有提供相关的信息,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困惑,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思索、探究,同学们立刻七嘴八舌说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探求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涌动着思索的暖流。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创新教学手段,激发政治课的吸引力
   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化的政治观点。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一般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有时会挂上一些图片,以增加感性认识,但手段上比较单一,往往无法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本应生动活泼的政治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时代在前进,政治课教学的手段也应该不断发展创新。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片、投影、电视、电影等,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强了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听觉感受。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在学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节时,教师播放了“刻舟求剑”的动画,生动逼真的画面配上故事的介绍,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抽象的哲学道理扩展为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哲学道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政治课教学,学生愿学、乐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政治课不再成为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成为学生向往的课堂。
四、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然而,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绝大多数学校仍然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只要成绩好,就能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这种评价方式,过分注重考试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忽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被“异化”,学生成为接纳知识的“容器”。由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片面化,导致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无法在学习方面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赢得各方面的平等“待遇”,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影响到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而且影响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本人在日常的教学中,对课堂学习评价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不仅关注学生的测验成绩,更加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如课上发言、合作探究、课堂学习行为和品质等。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和在课外的言行举止等,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并计入学分。这种评价方式,摒弃只依据学生书面测试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学习成绩“后进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展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课堂充满着生命成长的活力。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要让孩子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孩子由于功课上的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总之,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鲜活亮丽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现实,感悟真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