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东北三省高三年级语文试卷作文题)
材料一:2018年6月29日,在伏尔加格勒体育场内,“俄罗斯世界杯”进行了一场尴尬的比赛。小组赛H组第三轮,比赛临近尾声时,日本队0-1落后波兰队,但根据比赛规则,日本队已确保晋级,而波兰因此前的战绩已无缘淘汰赛。在最后十分钟左右的比赛中,日本队队员放弃了进攻,而波兰队球员也失去了战斗欲望,场上的绝大部分球员几乎静止在球场中央。
材料二:伏尔加格勒体育场向西北方向大约一公里,就是著名的马马耶夫高地,高地上耸立着高达85米的“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像,用以纪念二战期间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壮烈与残酷的历史。指挥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朱可夫元帅曾经说:“假如我知道前进的路上有雷区,我也会让部队直接开过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自己的思考,并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两则事实材料。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各则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然后找到它们的关联点,异中求同。
首先看第一则材料:“日本队队员放弃了进攻,而波兰队球员也失去了战斗欲望,场上的绝大部分球员几乎静止在球场中央。”为什么?因为“根据比赛规则,日本队已确保晋级,而波兰因此前的战绩已无缘淘汰赛”。言外之意,就是两队队员知道了比赛的最后的结果,于是放弃了比赛。这种做法对吗?材料中已经表明是不对的。一一“一场尴尬的比赛。”从比赛精神看比赛态度也是有问题的。这是一则反例。
赛后有评论说:波兰队也并没有像之前一个比赛日的韩国队那样,即便要出局,仍选择为荣誉同强敌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将对手拉下马。而今天这种消极比赛的行为引来伏尔加格勒体育场内球迷的一片嘘声。
日本队队员停止进攻。消极的态度是否应该在道德法庭上进行审判呢?虽然日本以这样的消极态度晋级16强,但也是16强中唯一的亚洲球队。不过跟同样来自亚洲、血战到底最终遭淘汰的伊朗和韩国队相比,却实在输掉了来自足球世界的尊重,是对足球的亵渎。
在谈论竞技体育的时候,规则是第一位的。日本队在后场倒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无可厚非。他表示,必须要搞清楚道德与规则的关系,不能在强调遵守规则的同时,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评判一支球队为了晋级做出的表现。足球比赛最终是以比分论英雄的,历史记住的只有比分和赢家。
看看第二则材料:材料的重心在最后一句“假如我知道前进的路上有雷区,我也会让部队直接开过去!”前进的路上有雷区,意味着知道了前进的结果,会有牺牲,那么,也会让部队直接开过去,明知艰险,不退缩,继续前进、奋斗。这是一则正例,从前边的介绍中你会发现命题人是赞赏这种做法的。朱可夫还是说过一句话: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赛后有人这样说:指挥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朱可夫元帅曾经说:“假如我知道前进的路上有雷区,我也会让部队直接开过去!”这是何等的勇气。足球场如战场,取巧的战术或许可以赢得一场战斗,但却难以赢得一场战役。
两者材料,一正一反,关联点是:知道事情的结果,一个停止比赛,一个继续战斗。两者的态度的截然相反的。启示我们,在预知事情的结果的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态度,应怎么办?
命题意图是应该像朱可夫那样去战斗,而不是停止前进。
此题涉及态度问题,规则问题,以及是站着死还是跪着生的尊严问题、如何赢得一场胜利等问题。
材料提供的事实是比较复杂的,在论述过程中最好辩证地看待问题,不可“端点思维”,偏执一方。
【优秀作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勇于冒险,敢作敢为,是成功人士的重要特征。只有平庸的人才希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永远不犯错,这其实正是什么也做不成的原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机会只属于能够积极发掘机会和敢于冒风险的人。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争先恐后地追求这种机会;风险大的时候,就会有许多人望而却步,甚至连想都不敢想,这时,才是少数敢于冒风险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好时机。所以,也可以说,时机就是对人们承担的风险的相应补偿。当然,冒险不等于莽撞,在冒险中需有谨慎的态度。有了谨慎的态度,跌的跤才会少一些。但是,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处处过分谨小慎微,不敢去做前人未做过的事,不敢去攀登前人未曾攀登过的高峰,不仅无从体验冒险的刺激与成功的喜悦,也永远不会有什么作为。
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歌德年轻时希望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画家,为此他一直沉溺于那变幻无穷的世界中而难以自拔。40岁那年,歌德游历意大利,看到了真正的造型艺术杰作后,终于恍然明白过来:放弃绘画,转攻文学。虽然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一种冒险,但他认为自己已无退路。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歌德日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从冒险到成功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痛苦的、付出无数代价的探索过程。歌德曾感慨道:“要发现自己多不容易,我差不多花了半生光阴。”他又说:“这需要很大的神志清醒,它只有通过欢喜和苦痛,才学会什么应该追求和什么应该避免。”
汉明帝时,班超奉命带领36人去西域鄯善国,谋求建立友好邦交关系。匈奴的一个一百三十多人的使团正在暗中加紧活动,向鄯善国王施压,欲使鄯善国与匈奴联合,孤立汉朝。形势十分严峻。班超斩钉截铁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夜里就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消灭匈奴使团!惟如此,才有可能使鄯善国王诚心归顺我们汉朝。”当天深夜,班超带领这36人,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摸到匈奴人驻地,对一百三十多人的匈奴使团——四倍于自己的敌人,毅然发动了袭击,并一举歼灭了他们。第二天早晨,班超捧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国王大惊失色。只好同意和汉朝交好。
班超敢于冒险、当机立断的忠勇与胆略,也随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句成语而彪炳史册,传诵千古。没有冒险精神,绝对与成功无缘。当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些勇敢的人已经冒着风险行动了,当你左右观望,踟蹰不前的时候,也许这个机会已经没有了。智者推崇“冒险”精神,认为做事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主张在稳重决策的同时,还必须有一点儿“冒险”精神。无疑,冒险能激发创新、拼搏,大大鼓舞人们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