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备考2019年高考:高考作文如何展现“芳香”之美

阅读:56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9/4/30 10:45:36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四大学科素养,其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素养在近两年大多高考作文试题中均有所涉及,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十二个关键词中的“京剧“长城”“中华美食”,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I“感悟中华名句”;2018年浙江卷“浙江精神”,2018年江苏卷“语言”……所以考生的文章必须尽情展现文化的“芳香”之美,才能“迎合”高考命题“潜规则”,进而夺取高分。

  一见钟情——芳香之美,美在标题

  所谓一见钟情,就是考生在拟题时可引用或化用名人名言、古诗词、谚语、经典歌词等,亦可运用某些修辞方法让标题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第一好感。

  1.引用、化用名句或典故

  以“追梦”为立意核心词语(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心怀鸿鹄志,争做追梦人》;以“实干”为立意核心词语(2018年浙江卷)——《不做一只寒号鸟》;以“打破唯分论”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怎一个“分”字了得》;以“虚拟与现实”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浙江卷)——《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以“阅读”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天津卷)——《阅读深深深几许》。

  2.运用修辞手法

  (1)运用比喻,形象生动。以“语言”为立意核心词语(2018年江苏卷)——《时代的瑰宝——语言》;以“民族复兴”为立意核心词语(2018新课标全国卷I)——《中华——潜龙出渊》;以“人文关怀”为立意核心词语(2017年山东卷)——《燃一盏灯,温馨一片世界》;以“阅读”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天津卷)——《阅读,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以“语文素养”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素养,青春最高的“颜值”》。

  (2)运用比拟,情感细腻。以“语言”为立意核心词语(2018年江苏卷)——《本为瑶台种,不做可怜红》;以“共享”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共享,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以“阅读”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天津卷)——《让青春与阅读有个约定》;以“评价”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上海卷)——《摆正心中的天平》。

  (3)运用对偶,整齐明了。以“理性思考”为立意核心词语(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避免感性,坚持理性》;以“改革”为立意核心词语(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应时而变,顺势而为》;以“重读长辈这部书”为立意核心词语(2017年天津卷)——《长辈呵护,晚辈品读》;以“创新”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江苏卷)——《知者不言,智者需言》;以“共享”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成全别人,成就自己》。

  猪肚飘香——芳香之美,美在素材

  所谓猪肚飘香,就是考生在选择素材时着重选择名著素材、历史人物素材、历史典故素材、神话传说等文化素材,对这些素材,考生可采取“大杂烩”的形式呈现,亦可将其与热点素材有机叠加。

  1.走进古诗词之佳境

  所谓走进古诗词之佳境,就是对诗词名言素材展开联想,形象地描绘出其所营造的意境,为文章的抒情造势。

  (1)渲染气氛。所谓渲染气氛,就是将诗词名言所营造的意境置于文章开头,以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进而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

  如2018年江苏卷优秀作文《自然的语言》之开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的大地金碧辉煌,硕果累累,笼罩着喜悦的气氛。秋风吹出了农民欢乐的心情。金黄的稻穗、红透的果子在欣赏自己可爱的模样,并发出沾沾自喜的欢快声音。皎洁的明月下,我偷听到秋日的私语,也欣赏到秋日的多情,心中不禁多了几分喜悦、几分欣慰,少了几分盲目、几分彷徨。

  (2)情景再现。所谓情景再现,就是考生要善于展开联想,将诗词名言所营造的意境形象地描摹出来,带阅卷老师融入此意境,进而给阅卷老师以身临其境之感。

  如優秀习作《做一位有思想有灵魂的舞者》之片段——

  听闻长安城中有人歌诗三百,歌尽悲欢。有涉江而过的女子,在芙蓉千朵的河畔轻吟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无边无际的莲叶上踏足而歌。勤劳智慧的古人在田间劳作时随心而歌便能创造出名传千古的名篇。

  一壶浊酒,一杯月光,他在历史的风烟里久久缠绵,不愿散去。见白衣拾级上青山,雨中不辨容颜,听钟声噙了一口寒烟,让我讲与你听这凡尘世间。青莲居士当真风雅,一步一步踏过这如画江山,创作了名留千古的万千诗篇。

  文段对汉乐府《江南》之意境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之意境进行情景再现,为全文营造了一个意韵深远的意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将文化素材与热点素材有机叠加

  所谓将文化素材与热点素材有机叠加,就是考生将这两类素材组合起来,具体操作是将两类素材同类叠加,或将其异类叠加。

  (1)同类叠加。所谓同类叠加,是指考生在阐释某一话题时,从文化和热点两个角度选取有关此话题的同类素材,即要么同时选正面素材叠加,要么同时选反面素材叠加。

  如2018年浙江卷优秀作文《弘扬浙江精神,书写浙式传奇》之片段——

  人杰地灵的浙江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前,会稽山阴的兰亭中,王羲之挥毫洒墨,与友人共著《兰亭集序》;千百年前,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与朱熹的理学学派在浙东的一处学堂发生激烈碰撞,撞出了影响世代国人的思想火花。钱塘江的澎湃教人以激情热烈,天台山的壮丽教人以包容宽厚;国清寺的钟声赋予着恬淡,西子湖的传说散发着浪漫。这样一个浙江,教人如何不虔诚神往?今天,文化浸润的浙江继续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敬佩的平民英雄——寒夜跳水救人牺牲的消防战士孟祥斌,撑起床单接五楼跌落儿童的六个快递小哥……他们用行动展现着浙江形象,也激励着、感染着一代代的浙江人。

  这段文字,作者以“浙江精神”为写作线索,选取了“王羲之”“王阳明”等几则文化素材,选取了“孟祥斌”“六个快递小哥”两则热点素材,并且详写了文化素材,略写了热点素材。如此同类叠加,既详略得当,又主次分明。

  (2)异类叠加。所谓异类叠加,是指考生在阐释某一话题时,从文化和热点两个角度选取有关此话题的异类素材,即当选取文化素材为正面素材时,所选取的热点素材则为反面素材,反之亦然。

  如2018年天津卷优秀作文《器与道,并行不悖》之片段——

  当时的中国,有百家争鸣,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对器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转化为利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君王以思想、以道德伦理治天下,以致很多生产发明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当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时,我们的学子们在参加科举以考取功名,我们经常沉浸在“天府上国”的美梦中,认为只要每日聆听圣贤之语就可以永远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当列强拿着长枪大炮,向国人发起攻击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的理论不能成为对抗侵略的资本,我们才意识到,没有器的道,是空乏的。

  思想家王夫之说:“无器而道毁。”国家没有道,就没有发展的方向,就会人心惶惶;国家没有器,就会没有力量,对道的保护与落实自然也就成了空谈。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35计划”,创造出如贵州天眼、中国高铁、特种隐身技术等令其他科技强国难以望其项背的大国重器。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强国理念。

  为了论证器的重要性,考生先选取了古之君王“重道而轻器”这则反面文化素材,然后又用“中国制造2035计划”这则热点正面素材加以阐释,最后运用习总书记的话加以总结,如此异类叠加,既使文章素材丰富,又对比鲜明。

  3.文化素材大杂烩

  所谓文化素材大杂烩,就是考生在行文时将名言警句、文化人物、文化典故、文学形象等文化素材综合起来运用的选材与用材之道。

  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作别眼见为实》之片段——

  圣贤孔子有言:“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草船借箭、杯弓蛇影、一叶障目、三打白骨精……这些经过了岁月洗礼后的历史积淀,都在为我们验证——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所知道的真实不一定是真相,所了解的真相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因为,总有些浮云会遮住我们的双眼。

  王尔德说:“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虽身陷泥淖,却不让浮云遮住双眼,仍用一双慧眼仰望星空,“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用他那纵情一跃,擦亮了他的星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用那率性的反问,描画了自己的星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用他诗意的山水,点缀了自己的星空。

  本片段有名言素材“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有文化人物屈原、李白、陶渊明,有文化典故“杯弓蛇影” “一叶障目”,有文学典故“草船借箭”“三打白骨精”,考生将这些文化素材“大杂烩”在一起,既使文章内容丰富,又使文章论证有力。

  满园馨香——芳香之美,美在创新

  所谓满园馨香,就是考生仅選取一则有文化底蕴的素材,并将其成文。具体方法是,对这则文化素材精彩再现、故事新编,或反弹琵琶、借古讽今。

  1.精彩再现一则文化素材

  所谓精彩再现一则文化素材,就是考生选取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典故的某个精彩片段作为解读点。这个片段可以是辉煌的,也可以是悲壮的;在呈现方式上,可原汁原味地将其再现,亦可加以合理的想象以写出新意;在写作角度上,可以站在素材的角度上行文,也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行文。

  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如你在远方》之片段——

  你说虞常谋反,兵变失败,牵连到你。单于派人召唤你受审讯,但你不愿背弃自己的国家,想要拔剑自刎,然而单于的手下救了你,还三番五次劝你投降,但你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气节。我顿时很钦佩你,你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大义,有着雄伟的胸襟和志向。这样的智慧与情怀,放眼望去,天下有几人能欤?

  后来,单于将你囚禁在一个大地窖中,断绝供应,不给吃喝。我很担心,怕你会熬不过去,可事实证明,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坚强。天下雪,你嚼着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充饥。匈奴把你迁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你管理我们,你掘野鼠、收草实来吃,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十九年,全然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不由得有些佩服,能在如此逆境中坚贞不屈地生存着,是何等的顽强!我虽为羊,可内心早已被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打动,世间真君子就该如你一般。

  本文以一只羊的视角来看苏武,将苏武的精彩人生瞬间一一展现出来,通过对苏武“旃毛吞雪”“杖汉节牧羊”等细节的描写,高度讴歌了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大义,“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雄伟胸襟和志向。如此的选材与构思,再加上厚重的语言表达,自然能给阅卷老师带来视觉与心理上的震撼。

  2.颠覆解读一则文化素材

  所谓颠覆解读一则文化素材,就是考生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某一文化素材,以彻底打破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某一文化素材的认识。在具体操作中,考生可对素材进行评价,亦可从“我”的角度直抒胸臆。

  如优秀作文《为“驴”正名》之片段——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后来,驴被虎“断其喉,尽其肉”,驴可谓死得悲,死得惨!死后还留下个“黔驴技穷”的骂名,又可谓死得屈,死得冤!驴本来是拉车推磨的,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也就无可用,无可用当然也就无法显其能。驴倘若不到黔这无用武之地,那么就不会出现“无可用”的局面,当然也就不会有被老虎吃掉的厄运。驴到黔是其自觉自愿的吗?非也!柳老先生说得很明白:“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造成的。故“好事者”才是罪魁祸首,但人们不追究“好事者”的罪责,却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这实在是千古奇冤,万年错案。故“黔驴技穷”的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

  “黔驴技穷”是一耳熟能详的成语,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早已使完了,可是本文却反弹琵琶,精选“黔驴技穷”之典故,全篇为“驴”正名。作者从“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英雄要有用武之地”的角度切入,得出了“黔驴技穷”的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实在是千古奇冤的结论,可谓视角独特、见解新颖。

  3.新编一则文化素材

  所谓故事新编,就是对人物或有关人物的事件从独特的角度做全新的解读,以打破人们对人物或事件的传统看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具体操作方法是,考生可将历史人物“穿越”到当今社会,用古人的眼光来审视当今社会,亦可用现代的视角来审视古人或有关古人的经典事件。

  如2018年上海卷优秀作文《巴陵郡的需要》之片段——

  滕子京皱了皱眉头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总会有些不足的。”说完又咳嗽了几声。

  这时一位老大妈,手挎着菜篮子走到滕子京跟前,扯着嗓子喊道:“滕老爷,别人不敢指出你的过错,我柳大妈敢。”滕子京吓了一跳,忙道:“请柳大妈细细道来,腾某愿洗耳恭听。”周围的人纷纷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柳大妈清了清嗓子说:“我说你啊,只顾着满足我们的需要。山你游过吗?水你玩过吗?去瓦子里玩过吗?听过瓦子里的歌吗?你总想着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你自己呢?竟连自己的身体也照顾不了,这样又怎能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要呢?把這里搞得清平固然是你的本职需要,但我们需要的是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不治好自己,你又凭什么让我们这里政通人和呢……”听了柳大妈一番话,滕子京举起沉重的手鼓起掌来。

  这次会议因滕子京身体不适落下了帷幕。

  滕子京的房间里,郎中正在为他把脉。“气血不通,经脉紊乱……”郎中边说边写下药方,然后嘱咐几句就走了,滕子京的手下也出去为他抓药了。滕子京起床,走到窗边思考着柳大妈说的话,他以为这里政通人和是自己的工作需要,没想到,对老百姓而言,自己的健康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来人!上文房四宝。”滕子京喊道。“是!”不一会儿文房四宝就摆在了滕子京面前。滕子京大笔一挥,写下了“不治自身,何以治天下”几个字。

  这时,药也煎好了,滕子京端起碗痛痛快快地喝了下去,喝完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考生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就着大家耳熟能详的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的主人公滕子京展开联想,并用“自己的工作需要”和“自己的健康是他们最需要的”二句揭示主旨,通过一个崇拜滕子京的大妈之口说出“我们需要的是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形象地阐释了需要与被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此构思,既侧面体现了滕子京的勤政爱民,又使文章底蕴深厚,新颖别致。

     来源:网络  编辑:majiaw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