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这一年,考生既要认真详实地备考,又要在脑力和体力上提供保障。相对而言,心理状态、情绪管理对于高三生的影响更大。
通过我多年的观察发现,虽然高三生在生理和心理特质上基本达到成人水平,但由于阅历少和高强度的内外学习压力,心理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常产生极端情绪,影响备考质量和结果。其实,不稳定状态是有规律可循的。高三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心理体验,也有相应的情绪管理技巧。
第1阶段
第一学期开学至期中考试
刚进入高三,考生一般会充满雄心壮志。但很快,部分考生会陷入低潮期,出现学习拖拉、效率低下的现象。此时,失落、怀疑自我、不自信、持续紧张等心理特征开始显现。
针对这些现象,考生可通过制定短期目标调整心态。短期目标可以是下次月考如何、下次测验如何、下次做的课外模拟如何、甚至今晚的作业如何等,以便及时强化,调整心态,始终保持平缓上升的趋势。
第2阶段
期中考试至期末考试
这个时期一般被称为“易懈怠期”。前期的高情感投入导致本阶段相对的情感枯竭,再加上秋天干燥,易使人体产生疲惫烦躁的状态。因此,戒躁是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
谁能在这一时期踏实下来,静下心来,谁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此时,就凸显出考生是否在前期找到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明确的近期目标和详细生活计划的重要性。另外,适度体育锻炼可帮助考生宣泄情感诉求。日常作息也要张弛有度,多补充应季蔬菜和水果,加大水的摄入量。
第3阶段
寒假
寒假通常被认为是“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期。一部分考生想到了放松,认为放松就是要忘掉学习,只有休息好才能在开学后达到最佳状态;另一部分考生却把寒假排得满满当当,温习前面复习过的每一道题、老师讲过的每一句话,又提前复习后续知识,生怕开学后落下。
寒假中查缺补漏是正确的,但上述做法均不合理。面对不同学科,考生要根据放假前教师给予的相应建议,制订详细的作息计划。不必总想着在寒假中一定要把所有弱项补齐。考生要劳逸结合,不过多参加长时间的娱乐项目,以舒缓的心情平稳度过寒假。
第4阶段
第二学期开学至“一模”
经历了多次考试,尤其临近“一模”时,有的考生产生了破罐破摔或逃避高考的心态。这阶段考生的心理感受和高原缺氧极为相似,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很大勇气。而且,考生可能由于晚上“开夜车”等原因,课堂状态大不如前。而本阶段又是复习的最后时期,课堂听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考生在看到自己现有分数和目标大学录取分数的差距后,焦虑感更容易上升。
顺利渡过高原期,实现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减速”。考生可相对缩短学习时间,侧重巩固基础知识,不要过多触碰难题。心理研究表明,此时能正确归因并做好自主总结的考生,日后产生考试焦虑的几率明显降低。考生在经历多次考试后要进行正确归因,通过总结试卷,找出几次考试中相同类型的失分点,以此明确努力方向。
第5阶段
“一模”后至高考
“一模”分数和全区分数段的发布,会导致部分考生在此阶段出现否定怀疑、想放弃、恐惧焦虑、无助迷茫等负面情绪。但是,此阶段紧张不好,不紧张也不好。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特别紧张时,潜意识里会找一些东西让自己宣泄。找到后,若不加以引导,很容易松懈。若出现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等现象,考生也不要着急,可利用“积极自我暗示”“深呼吸”等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给自己建立自信,在考场上更加从容。
相信考生在了解上述高三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后,掌握了一定情绪管理的技巧。希望考生能度过一个既充实、又高效的高三阶段,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本文作者: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心理教师 魏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