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谈“一流大学”
要改变标准,先要赢得话语权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徐天
2018年1月,中山大学公布了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方案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阶段,是从现在到2021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稳居国内第一方阵的高校;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3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第三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使学校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过去的一两年内,中山大学的改革引发了多次讨论。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该校对本科专业所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2017年,该校对18个本科专业进行整合并暂停招生,再加上2016年调整或暂停的21个专业,两年内,中山大学调整了39个专业,引发社会热议。
2016年,该校校长罗俊表示,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待改善,当时共有125个专业,总量大,他希望能减到80个以内。
而根据2017年的招生情况,该校本科招生的专业数量已调整到77个。
针对学校的改革和未来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一流大学的三个“首先想到”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理解国家提出的双一流建设?
陈春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且优秀人才是整个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一系列“强国”的概念,在这其中,教育强国占据“优先发展”的位置。而双一流建设在教育强国战略中,处于最顶端的位置,它代表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
事实上,双一流建设与“211”“985”建设不同,它不是一个“工程”,而是一项要一直持续到本世纪中叶的长期任务,这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050年要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节点,是相一致的。
就具体目标而言,目前在不同的排行榜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也就是在世界二十强大学排名中,美国占据了15到17个席位,英国占据两三个,偶尔还会有欧洲或日本的另外一两所学校。中国在这其中没有一席之地。
如果中国真的要在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就必须要有若干所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即能够排名前20。理想的状态,这个数字应能达到7到10所。
也就是说,我们还有32年的时间,要使中国的一些高校能通过高质量发展,达成这个目标。时不我待,这应该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包括中山大学在内的一批中国最好大学的重要使命。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定义“一流大学”?
陈春声: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对于一流大学的定义有共识,用通俗的话来说,首先,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就读学校时,会首先想到这个大学;第二,国家有重大的战略需求,或者碰到有急需解决的问题时,会首先想到这个大学;第三,国内、国际学术界的同行,需要讨论和解决重大学术问题的时候,会首先想到这个大学的学者。
这三个“首先想到”,是罗俊校长提出来的,今年初写进了学校党代会的报告。我们认为,这样的大学就可以称为一流大学。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放在世界的坐标轴内,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里?
陈春声:我觉得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短板,一是教育教学层面,即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管理架构和治理机制层面,还存在一些欠缺。
大学安身立命之本是培养人才,但中国的大学和国际上最好的大学在这个方面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也是最不容易缩小的。
最简单的,就以师生比来说,包括中山大学在内,中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生师比是18至20比1,国内最好大学的这个数字大概是13或14比1,而在欧美的许多一流大学,包括哈佛、牛津这样的学校,他们的生师比是8或9比1。更直白地说,我们因为学生多、教师少,大学授课的方式与真正意义上的“小班教学”,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而小班授课是教育界公认的、在高等教育领域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即每个教学班控制在30人左右,一些专门的课程甚至是15人以下。在这样的安排之下,老师才有可能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
我们人才培养质量的声誉还不够好,这可以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就是我们大学招收的国际学生,学业成绩还不够好,学术潜质也还不够高。在国际上,一流大学的国际学生通常会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即使不能说国际学生的学业水平通常会略高于本国学生的平均水准,但起码也不会比本国学生差。现在,我们绝大多数大学还做不到这一点。
我们会与国际学生开座谈会,留学生们常常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自己的学业跟不上中国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面对着通过高考才“拼杀”进入中山大学的中国同学,他们的感觉有点像“一只绵羊进入了狼群”。
作为教育者,我们自然有责任为这些自称为“绵羊”的外国孩子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但反过来想,为什么我们吸引来的大多是“绵羊”,而不是一大群“狼”?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不够高,学术声誉还不够好,对“狼群”的吸引力不够强。结果,为了所谓“国际化”的指标,就只能到境外圈一群乖乖的“绵羊”来培育。
在这个方面,近年中山大学也进行了一些努力,提高国际学生的质量。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国际学生入学考核程序,严格规定不准通过招生中介接收国际学生,同时适度增加国际学生招生数量,逐步提高学历国际学生比例。
从2017年开始,我们每年面向东盟10国最好的若干所中学,经中学校长推荐,招收他们最好的毕业生,这是提高国际学生生源质量的一个有效尝试,而且还服务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
另外一个短板是在学校的内部管理及运作机制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大学的内部管理运作机制,基本都是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机构设置对应。比如,教育部有研究生司、高教司、科技司、社科司、国际司,各个高校也就相应地设立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和留学生处。但实际上,在世界一流大学里,留学生和本国学生的课程和教学安排,是不会分开管理的。我们的学生出国留学,一定是与所在国家的学生用同一个课程表的。
又如,本科生教学归教务处管、研究生教学归研究生院管,基本上也是中国大学独有的制度安排。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要实现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这样的架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
“过分地强调专业对口,不应该是我们的教育方向”
中国新闻周刊:中山大学有没有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陈春声:中大近三年正在进行的综合改革,就是重新建构一个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与现代大学制度更加适应的内部行政管理架构。例如,我们把原来的教务处、医学教务处、研究生院培养处、留学生办公室和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整合在一起,组建了教务部,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务、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的教务统一管理起来,都放到教务部里。
这样的做法,比较符合国际上一流大学的惯例,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行课程安排的多重编码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我们还将科技处、医科处和社科处三个分管不同学科门类的科研管理机构整合起来,成立统一的科学研究院,以期推进学术研究的交叉交融,推进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这“三大建设”。
类似的改革举措还有很多,还包括了学校内部学科、院系与专业的调整和整合。经过三年的调整,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比如,由于学院和学科整合,2016年至2018年,中山大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国内排名,在QS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榜上,两年间进步了13名。
在内部管理架构综合改革中,我们也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党委系统的组织架构保持稳定,且力量得以充实加强。
中国新闻周刊:这两年,中山大学在本科的学科设置方面做了比较大的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讨论。改动的初衷是什么?
陈春声:我们对于本科招生专业的整合确实引起过一些议论,也有一些人不理解,包括校内的部分师生。现在经过大家的反复讨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共识。
过去许多年间,由于那个社会发展阶段大学在扩招、就业遇到的一些压力,我们增设了一大批直接面向就业的口径偏窄的应用性专业,也出现了若干以一个或几个应用型专业单独组建一个学院的的情况。过去中山大学本科专业的数量与国内第一方阵的其他高校相比,确实是偏多的。
另外,也存在部分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设置区分度不高之类的问题。我们经过反复讨论认识到,到了现在这个发展阶段,这类更像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方式,对中山大学这样的学校来说,确实是不合适的,所以才下决心进行专业的整合。
我们更多考虑的还有同学们一辈子的职业发展问题。目前中山大学在几乎所有省份都招收前1%的高考考生,同学们非常优秀,应该期望他们不是本科毕业了就马上就业,而是应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更长时间、更高层次的教育,起码是硕士毕业。
所以,我们现在非常努力地在提高本科生的深造率,目标是最终有80%的学生可以得到硕士以上学位。在这样的目标之下,再按照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需求去设置专业,就显得没有价值了。也就是说,我们是按照7年左右一个周期来做人才培养安排的。学生们一入校,我们就告诉他们,本科不是你的终点。
这样做也是为国家和社会珍惜优秀人才——毕竟考进中大的都是学业成绩优异的孩子,只接受四年的高等教育,真的太可惜了。我们会继续争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努力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继续深造的学位,也鼓励毕业学生到其他好大学继续读书。
去年,我们学校本科生的继续深造比例是55%,我们希望今年能超过60%,四五年内能达到80%。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还会继续整合一些本科专业。本科生招生时尽量“宽口径”“大专业”,让孩子未来争取继续深造的时候,考研究生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入校一两年之后,可能适当细分专业,到读研期间,再进行专门化培养。
总而言之,对于中山大学这样的学校来说,过分强调专门职业技能的培养,或者过分地强调专业对口,不应该是我们的教育方向。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也只有这样,我们对国际上的优秀青年学生,自然也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要改变标准,先要赢得话语权
中国新闻周刊:有一些学者提出,中国的一些大学存在专业设置大而全的问题,你认为,一流大学是否有可能走小而美的路线?
陈春声:这里存在着一个什么是“一流大学”的标准问题。目前通行的各种世界大学排行榜,所采用的标准都是综合性的,入选前20名或前100名大学大多也都是综合性的,这些学校一般都设有很多学科,有较大的规模。我们确实看到,国际上有不少很好、很有特色的学校没能进入20或者前100名,不是学校办得不够好,而是因为学科设置不够多,“综合性”不够。
我们对于目前通行的这些标准不见得百分之百认可。但是我个人以为,对于中山大学这样的学校来说,如果我们试图要去改变这个标准,最好能首先在现行的标准上做得比别人更好。
也就是说,等到有朝一日,中国有若干所大学依据既有标准稳居世界前20名,自然就会有话语权,自然可能成为标准制定者。否则,就算对现行的标准提出质疑,人家也不见得会接受,搞不好还被以为是为了一己之私。
我还以为,前面提到的中山大学关于一流大学必须“三个首先想到”的共识,可能更加切合高等教育的实际。若按照这样的标准,则一流大学也有可能走小而美的路线。说到底,我们这个国家很大,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多姿多彩,“大而全”的大学无疑是国家和社会所必需,但“小而美”的学校同样也是必不可少。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中国的民办幼儿园、中小学都大有赶超公立学校的态势,你认为,中国的民办大学是否有可能与百年历史的公办大学并驾齐驱?
陈春声:私立大学或者说民办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之下,民办大学要想争取到与一流的公立大学同样的优质生源,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高考制度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公平的最重要象征之一,尽管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高考制度有诸多批评,但我们还是可以预期,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的。
但对于民办大学的发展来说,高考制度的存在恰恰构成了某种本质性的制约。考生们参加高考的目的,就是要争取上好大学,试想一下,成绩优秀的高考生在经过多年拼搏和层层选拔之后,为什么要“冒险”选择一所有较多不确定性的民办高校,而不是“从众”选择就读公认是优秀的、有着百年历史的公办大学?
所以,只要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生源质量问题就会一直是民办高校必须面对的最大难题。而没有同样优秀的学生,就很难“并驾齐驱”。所以,相信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的努力目标,应该还是“各具特色”或“各有千秋”。
中国新闻周刊:几个月前,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在未来五年引进约5万名博士和博士后。对于中山大学来说,引进人才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陈春声:很具体地讲,我们目前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还是引进人才的安居问题。广东的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政府对于住房的计划调控空间比较小,人才安居问题的解决并不容易。
现在学校每年有几百名编制内的新教师到校工作,教师的住房压力持续不绝。我们已经建成并计划再建设一批人才公寓,同时还在研究更加长期稳定的人才安居计划。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0期)
来源:中国新闻网
高考理综实验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高考再现率为100%。“实验题能力”是高考考查的五大能力之一,实验能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
为同学们整理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题的必考知识,大家一定要收藏哦。
验证性实验
一、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
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 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N-----m2以V2’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
1、实验仪器:
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2、实验条件:
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 >m2)
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
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
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
3、主要测量量:
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
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时,应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参考,作一尽可能小的圆,将各次落点位置圈在里面,就把此圆的圆心定为实验测量数据时所对应的小球落点位置。
三、验证机械能守恒
1、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铁架台,烧瓶夹、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3、实验条件:
a、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
b、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
4、测量的量:
a、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1、h2、h3、h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
b、不必测重锤的质量
5、误差分析:由于重锤克服阻力作切,所以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6、易错点
a、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毫米。
b、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纸带应竖直。
测量性实验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原则:
(1)为避免读数出错,三种测量器具(包括毫米刻度尺)均应以mm为单位读数!(2)用游标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长度时,均应注意从不同方位多测量几次,读平均值。
(3)尺应紧贴测量物,使刻度线与测量面间无缝隙。
2、实验原理:
游标卡尺----(1)每等份为0.9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1mm;2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19mm,分成20等份,每等份为19/20 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05(即二十分子一)mm;5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49mm,分成50等份,每等份为49/50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02(即1/50)mm;
二、读数方法:
以洲标尺的零刻线对就位置读出主尺上的整毫米数,再读出洲标尺上的第几条线一心尽的某条线重合,将对齐的洲标尺刻度线数乘以该卡尺的精确度(即总格的倒数),将主尺读数与游标读数相加即得测量值。
螺旋测微器
(1)工作原理:每转一周,螺杆运动一个螺距0.5mm,将它等分为50等份,则每转一份即表示0.01mm,故它精确到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故又叫千分尺。
(2)读数方法:先从主尺上读出露出的刻度值,注意主尺上有整毫米和半毫米两行刻线,不要漏读半毫米值。再读可动刻度部分的读数,看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线重合(注意估读),乘以0.01mm即为可动读数,再将固定与可动读数相加即为测量值。注意:螺旋测微器读数如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一定要读够三位数字,如读不够,应以零来补齐。
三、注意事项:
(1)游标卡尺读数时,主尺的读数应从游标的零刻度处读,而不能从游标的机械末端读。
(2)游标尺使用时,不论多少分度都不用估读20分度的读数,末位数一定是0或5;50分度的卡尺,末位数字一定是偶数。
(3)若游标尺上任何一格均与主尺线对齐,选择较近的一条线读数。
(4)螺旋测微器的主尺读数应注意半毫米线是否露出。
(5)螺旋测微器的可动部分读数时,即使某一线完全对齐,也应估读零。
四、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1、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实验原理:g=
3、实验器材:长约1m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米尺、游标卡尺、秒表。
4、易错点:
a、小球摆动时,最大偏角应小于50。到10度。
b、小球应在竖直面内振动。
c、计算单摆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摆长应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即:L=摆线长+摆球的半径。
五、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1、实验原理:油酸滴在水面上,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了单分子油膜,,如把分子认为是球状,测出其厚度即为直径。
2、实验器材:盛水方盘、注射器(或胶头滴管)、试剂瓶、坐标纸、玻璃、痱子粉(或石膏粉)、酒精油酸溶液、量筒。
3、步骤:盘中倒水侍其静,胶头滴管吸液油,逐滴滴入量筒中,一滴体积应记清,痱粉均撒水面上,靠近水面一滴成,油膜面积稳定后,方盘上放玻璃稳,描出轮廓印(坐标)纸上,再把格数来数清,多于半格算一格,少于半格舍去无,数出方格求面积,体积应从浓度求。
4、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注意方盘是否干净,否则油膜难以形成。
(2)方盘中的水应保持平衡,痱子粉应均匀浮在水面上。
(3)向水面滴酒精溶液时应靠近水面,不能离水面太高,否则油膜难以形成。(4)向水面只能滴一滴油酸溶液。
(5)计算分子直径时,注意滴加的不是纯油酸,而是酒精油酸溶液,应用一滴溶液的体积乘以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
六、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电路连接方式是安培表外接法,而不是内接法。
2、测L时应测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
3、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正确位置。
4、多次测量U、I,先计算R,再求R平均值。
5、电流不宜过大,否则电阻率要变化,安培表一般选0?—0.6安挡。
七、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实验电路图:安培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伏特表并联。
2、测量误差:e、r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
3、安培表一般选0-0.6A档,伏特表一般选0-3伏档。
4、电流不能过大,一般小于0.5A。
误差:电动势的测量值e测和内电阻的测量值r测均小于真实值
八、电表改装(测内阻)
实验注意:
(1)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时,应满足电位器阻值远远大于待测表内阻(倍左右)的条件。
(2)选用电动势高的电源有助于减少误差
(3)半偏法测得的内阻值偏小(读数时干路电流大于满度电流,通过电阻箱的电流大于半偏电流,由分流规律可得)
(4)改装后电表的偏转仍与总电流或总电压成正比,刻度或读数可由此来定且刻度线应均匀。
(5)校准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器接法
(6)绝对误差与相对(百分)误差相比,后者更能反应实验精确程度。
研究性实验
一、研究匀变速运动
(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
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
3、重点:纸带的分析
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DS1=DS2=DS3=……。=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
公式法: 先求DS,再由D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
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DS=aT2
2、实验条件:
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
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 。。。。图中O是任一点。
5、数据处理:
根据测出的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 S5—S2=3a2T2 , S6—S3=3a3T2,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三)测匀变速运动的即时速度:(同上)
二、研究平抛运动
1、实验原理:
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抛小球在空中的轨迹曲线,再根据轨迹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
2、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未端水平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锤线。
3、实验条件:
a、 固定白纸的木板要竖直。
b、 斜槽未端的切线水平,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
c、小球每次从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三、研究弹力与形变关系
1、方法归纳:
(1)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压力
(2)用列表法来记录和分析数据(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3)用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关系步骤:
①以力为纵坐标、弹簧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
②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③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和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
④以弹簧的伸重工业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如看似象反比例函数,则变相关的量为倒数再研究一下是否为正比关系(图象是否可变为直线)----化曲为直的方法等。
⑤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意义。
2、注意事项:所加砝码不要过多(大)以免弹簧超出其弹性限度
观察描绘实验
一、描绘伏安特性曲线
1、实验原理:在小灯泡由暗变亮的过程中,温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增大,故在两端电压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描绘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就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各点斜率逐渐增大的曲线。
2、实验步骤:
(1)开关断开的状态下连好电路(分压器接法、安培表外接)后再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使负载所加电压最小的位置
(2)调节滑变,读数记录约12组值(不要断开电键进行间断测量)
(3)断电,折线路
(4)建立坐标,选取适当标度,描点,连线(平滑)。
3、注意事项:
(1)为使实验准确,应尽量多测几组数据(12给左右),且滑动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器接法
(2)安培表内外接法应视灯泡的电阻大小确定,一般是外接法。
(3)为了减少误差,在作图时,所选取分度比例要恰当,应使12个点在坐标平面内分布在一个尽量大的范围内,且疏密程度尽量均匀些。
(4)用多用电表所测得的电阻值较在电路中所测得的值一般要大很多(冷态电阻要小)
二、描绘等势线
1、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来做实验的。因此实验中与6V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电极相当于正电荷;与6V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接的电极相当于负电荷。
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图订、圆柱形电极两个、探针两个、灵敏电流表、电池、电键、导线。
3、易错点:
(1)从下到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
(2)只能用灵敏电流计,不能用安培表。
仪器的使用类实验
长度的测量(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见前面内容
示波器的使用
1、原理:
(1)示波管是其核心部件,还有相应的电子线路。
(2)示波管的原理:用在xx’方向所加的锯齿波电压来使打在荧光屏上的电子位置距中心之距与时间成正比(好象一光点在屏上在水平方向上做周期性的匀速运动---这称为扫描,以使此距离来模拟时间轴(类似于砂摆的方法);在YY‘上加上所要研究的外加电压(信号从Y输入和地之间输入),则就可在屏上显示出外加电压的波形了。
2、使用的一般步骤:
(1)先预调:反时针旋转辉度旋钮到底,竖直和水平位移转到中间,衰减置于最高档,扫描置于“外X档”
(2)再开电源,指示灯亮后等待一两分钟进行预热后再进行相关的操作
(3)先调辉度,再调聚焦,进而调水平和竖直位移使亮点在中心合适区域
(4)调扫描、扫描微调和X增益,观察扫描
(5)把外X档拔开到扫描范围档合适处,观察机内提供的竖直方向按正余弦规律变化的电压波形
(6)把待研究的外加电压由Y输入和地间接入示波器,调节各档到合适位置,可观察到此电压的波形(与时间变化的图象)(调同步极性开关可使图象的起点从正半周或负半周开始
(7)如欲观察亮斑(如外加一直流电压时)的竖直偏移,可把扫描调节到“外X”档。
3、注意事项:
(1)注意使用步骤,不要一开始就开电源,而应先预调,再预热,而后才能进行正常的调节
(2)在正常观察待测电压时,应把扫描开关拔到扫描档且外加电压由Y输入和地之间输入,此时X X‘电压为机内自带的扫描电压以模拟时间轴,只有需单独在XX‘上另加输入电压时,才将开关拔到外X档。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①选择合适的倍率档后,先电阻调零,再红、黑表笔并接在待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每次换档必须重新电阻调零。
②选择合适的倍率档,使指针在中值电阻附近时误差较小。
③测电阻时要把选择开关置于“W”档。
④不能用两手同时握住两表笔金属部分测电阻。
⑤测电阻前,必须把待测电阻同其它电路断开。
⑥测完电阻,要拔出表笔,并把选择开关置于“OFF”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⑦测量电阻时,若指针偏角过小,应换倍率较大的档进行测量;若指针偏角过大,应换倍率较小的档进行测量。
⑧欧姆表内的电池用旧了,用此欧姆表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大。
高中化学实验在考试中也占一定的分值,如何保证化学实验不失分,下面为各位同学分享一些高考化学实验题最常考的化学实验现象,记熟这些实验现象,就可以搞定大部分的实验现象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
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实验三: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四: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 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实验五: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制片 观察 加液 观察 加水 观察
实验六: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
3、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七: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实验八: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实验九: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原理: 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步骤: 将含酚酞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 放入烧杯内,加入 NaOH溶液,10min后取出,用纸巾吸干,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
分析: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也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限制了细胞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