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报考指南 >  阅读文章

热议衡中模式:教育不应满足于培养知识的邮筒

阅读:39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7/5/3 10:26:21

静静立在街边的邮筒大家都很熟悉,它们每天在收集人们投入的信函,但其本身没有识别、分拣、加工的能力。只会刷题、死记硬背学习的人就好比是一个知识的邮筒,他(她)没有创造性加工、思考、拓展、运用的能力,收集的信函(知识)再多,也不能让自身本领实现质的飞跃。换言之,知识的邮筒只会是个大肚庸人,不是智者。

如果以国内外教育现象作对比,我认为,与应试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刷题机器相比,欧美学生往往不做“知识的邮筒”,学习方式和考核标准更为多元,更能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为什么多数西方家长不逼着孩子们刷题,不焦虑地从一个补习班走向另一个补习班,关键可能在于教育理念不同。针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培养发展,不少西方家长认为应先发展身体,其次是精神,最后才是学习。

放眼西方,无论是普鲁士时代还是当下的美国,从小对孩子的体格培养最为重视,孩子们从小就成为各种体育俱乐部的成员。在德国,足球、体操、游泳等体育俱乐部遍布全国城市社区与乡村。笔者的孩子在比利时上学时,准备游泳服、体操服被写入“入学须知”,小学一年级一周有两次游泳课、三次体操课,另还有骑马、农场体验农活(烹饪)等活动。

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孩子品行、教养、公德的训练更是必须从娃娃抓起。欧美主流社会认为,只会学习的孩子不一定是所谓的优秀孩子,人品和性格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笔者的孩子在比利时上小学时,学校让家长在“宗教”“道德”两门课中选,不信教的我们选的是“道德”课。笔者正好奇“道德”课教什么,孩子带“涂颜色”的作业回来了,其中一张至今让人印象深刻。这份作业的主题是“家”,画有几幅图让孩子涂颜色:第一幅图是“爸爸”要把红萝卜竖着切,第二幅是“妈妈”要横着切;第三幅是“爸爸”“妈妈”横眉冷对;第四幅是红萝卜一半横着切、一半竖着切,“爸爸”“妈妈”于是握手言好、其乐融融。“道德”课无须讲高深的道理,无须让孩子死记硬背,就这样几幅图,让一年级的孩童在涂颜色的玩乐之中领会“让步、协商、团结”的道理。

“红灯坏了也‘傻’等”说的是德国人遵守交规的段子,折射出德国人遵纪守法和讲公德的民族秉性。殊不知,这种秉性的养成,除了家庭和社会影响,学校教育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各级学校里,学生的人格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人格教育的内容就包括“让学生们了解自己作为国家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降低自己的需求以利于社会”等,培养“与社会和谐相处”和“有责任感”的品格。在美国,申请大学时,义工服务时间、才艺技能、领导才华、体育特长、社会活动参与等都是给自己加分的好筹码。

就拿学习本身来说,欧美教育理念与侧重点也不一样,兴趣、独立、独创是欧美中小学教育的精髓。不死记硬背、不靠“刷题”搞题海战术,欧美中小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探求学问的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希望他们从实践中自己寻求正确答案。为什么西方名牌大学里,顶尖的学者和学生很多是欧美人,原因正在于他们的独创精神。从欧美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到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企业家,独创性与冒险精神脱胎于他们的中小学教育。

即便就课程难易而言,欧美中小学课程不像传说中那么简单。我们拿孩子在比利时读小学的数学跟国内教科书对比过,难度差不多。只不过,比利时和西方许多国家一样,不提倡孩子们超前学习。记得孩子的小学老师曾说过:“到一定年龄孩子自然就会了。”

法国“高考作文题”是另一个例证。“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拥有选择权是否就意味着自由?”“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这些作文题体现出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和思辨意识,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大量的阅读与深入思考,光靠刷题肯定拿不到高分。我们需要能够独立思考与辩论,有创造力与公德意识的公民,而不是知识的邮筒。

 

来源:新华网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