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考试中,中国画专业以刘长卿的整首诗《寻南溪常道士》为题,要求据此创作,难倒不少考生。日前,央美艺考再出怪题,要求阅读鲍勃·迪伦的背景信息及其《答案在风中飘荡》歌词节选,绘制一幅所联想到的能表现该诗歌意境的造型视觉画面,并为鲍勃·迪伦设计一款获奖证书。这些年来,艺术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一直是被关注的话题,不走寻常路的题目,是否能真正考出学生水平?
用考题回应社会关切
不走寻常路的艺考题目,其实早已悄然上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附中的许宸扬2015年考上央美版画系,回忆起当年的考题,他觉得“还比较正常”。许宸扬还记得“造型基础”考试的创作题目是《穿越》,这在当时算是比较时髦的词汇,不过要脱颖而出,考生选取的角度还是关键。不过,同一届的艺术设计考生就没这么幸运了。2015年“设计基础”科目的考题《棒棒糖》要求考生先将所发的棒棒糖吃掉,再根据吃后的味觉感受,按照糖纸中的元素进行再设计。这道脑洞大开的考题在当年也引起不小争议,不少措手不及的考生哭诉“被棒棒糖斩于马下”。
不过,相比2016年央美“转基因鱼”的考题,“棒棒糖”还只是小巫见大巫了。当年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的试卷上给出一段百度百科里关于“转基因”的资料介绍,题目要求是:画出你想象中转基因鱼的形态,鱼的数量不超过3条;描绘你想象中转基因鱼生物细胞的形态组合。这样的题目,让不少考生当场懵了。说起这道考题,许宸扬和他的同学都觉得“奇葩”,不过细想出题意图,也有深度和意义。他猜测,当时周星驰电影《美人鱼》的热映是出题的契机,更重要的原因是2016年舆论对转基因事件的广泛关注。其实,今年央美、国美的题目也都不同程度“聚焦”了社会热点。以刘长卿的整首诗《寻南溪常道士》为题,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诗词大会》带起的诗词热,而鲍勃·迪伦是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怪题对艺考群体有正面影响
相比央美、国美频见开放性“新题型”,沪上美术类院校的考题仍然偏传统,注重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考试。某艺术类院校招考老师透露,通常招考和各学校的教学培养计划是一个连贯系统,国美、央美生源多,可选择余地大,竞争性强,所以会结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做特色考虑。“但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棒棒糖”考题引发争议时,曾有央美老师指出,这样的考题是为了针对艺考培训班而采取的“反套路”,更能检测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据悉,当时,艺考培训班曾替央美总结出造型考试套路,“素描画的都是男模特,色彩画的都是女模特,女模特不带手,男模特都带手”,这套“规则”被不少考生背得滚瓜烂熟。许宸扬回忆,当年的素描考题就让他觉得有“歧义”,但歧义恰恰也是一种开放性的表现。“题目是肖像,但画头像还是胸像、半身像,指向并不明确,我选择了对自己角度比较有利的带手胸像,身边也有画头像考进来的同学,说明如此出题就是让大家在处理画面上有较大的自由,让考生以比较好的作品参与公平竞争。”
华东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美术系副教授王曜参与了今年该校艺考出题,他认为,除了看开放性考题能不能反映出学生的水平,更要看到当这样的题出现后,会对考生产生什么影响。“看得出,出这样的题要求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要更广,对生活的体验要打开一些。”在王曜看来,这些“不走寻常路”的考题能对美术教育起到引导和刺激作用。“高中美术教育是应该打破一下了,很多艺考生在考大学以前已经没有自己想法了,不论题目效果如何,对考生群体的影响还是正面的。”有网友参加完国美考试后表示,“虽然考得很差,但画得很开心,觉得自己像个真正为艺术而画画的人。”
传统文化也要融入美术教学
艺考中的传统文化题目也引发了画家更多思考。上师大美院硕士生导师萧海春认为,以诗词选拔绘画人才是一种文化传统,宋徽宗取画院生的时候,就是出诗词题目的。“中国绘画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强调文心,中国画也一直和诗词、文学勾连在一起。” 如今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发扬,考试以古诗为题,也可见价值观和态度。
不过,仅从考试中体现传统文化还远远不够。萧海春认为,山水画应该和诗词结合起来,但由于多种原因制约,艺术类学生的诗词课始终开不起来。“对于诗词至少要会读、会解,要知道如何把诗意表现在画里面,这是山水画专业应具备的素质。”如今,尽管有些老师会在教学中提一些诗词讲解,但大多只是教学生画几棵树、几座山,只有山水之形而没有神韵,萧海春对此深感忧虑。“平时不做积累,等画时随便找两句诗硬题上去,和经历过系统训练是不一样的。中国画是看总体素质,让大众通过山水画欣赏也能读到古代诗意,更能促进我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和自信。”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