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上音艺考人数创新高 考官表示个性优于颜值

阅读:18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7/2/22 17:00:14

 

 

  上周双休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正式拉开帷幕。1559名考生来到上音进行初试,之后再通过多轮选拔,角逐最终的366个席位。截止到网报结束,2017年上音本科艺考报名人数同比去年增加9.27%,创下历年之最。报考最热门的是声乐歌剧系和音乐戏剧系,分别有300多人和近150人竞争各自的20个录取名额。

  记者来到上音考场时,发现校园内的考生人数并不多,他们手持乐器盒或乐谱,显得镇定自若。上音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报考上音的学生,往往经过多年音乐学习与技术训练,“临时抱佛脚”的人相当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报考的大部分考生并非来自音乐学院附中,而是出自各大普通高中、中专。

  周六,4场声乐演唱专业初试有序举行。一位来自江西普通高中的女生走出考场后,显得颇为自信,她几乎唱完了《每逢那节日到来》《蓝色爱情海》2首歌曲,只在第2首快收尾时被考官打断。还有位来自广东普通高中的男生,报考了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3所院校,他因参加校园唱歌比赛获得第一名,被老师建议专攻声乐。已有多次舞台表演经历的他,唱起《大江东去》时潇洒而舒展,结束上音考试后他将回学校认真学习文化课,等3月底时再参加星海音乐学院的考试。音乐戏剧系往年报名人数少则60人,多则110人,因今年人数增加,使初试从周六早上进行至周日夜晚,2天里女生数量远多于男生,还有考生同时报考了声乐歌剧系和音乐戏剧系。

 

  “来自全国各地普通高中里能歌善舞的孩子特别多!”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系主任赵光结束首场考试后,感慨非艺术院校附中的考生同样具备优秀的艺术素养,“初试主要考唱歌、朗诵、舞蹈,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对偏流行的唱法游刃有余,朗诵时声情并茂,跳起现代舞、爵士舞、街舞也挺在行。”近年来,上音音乐戏剧系注重实践,毕业学生在各大院团或剧目中有不错表现,院系还培养出陈学冬、扎西顿珠、余超颖等知名艺人。怎样的考生才能获得该系老师的青睐?


  赵光告诉记者,首先需要考生基本素质过关,一看便知是有备而来的。其次,看重考生的艺术潜力,哪怕唱错音、唱破音也没关系,但声音条件、内在感染力相当重要。“有的人表演时张牙舞爪的,可就是感觉不到张力,只能说其体内的艺术天分不够;还有的孩子技术水平优良,但完完全全是训练出来的,或者说是做给我们看的,也很难过关。”对于颜值,上音音乐戏剧系有着自己的考量标准,“不必每个人都是俊男靓女,表演得特别有个性的大胖子,肯定能被录取;一米八的帅气男生,举手投足没有音乐剧演员的气质,在这里同样会被淘汰。”

  此外,上音的各大器乐表演专业,也迎来了近千名考生。上海音乐学院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作曲家周湘林介绍,技术仍然是考官考核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演奏时的音准、节奏、音乐色彩等可以明显判断水准是否够格。在同等技术基础上,灵性与感悟力则是录取与否的关键指标。对技术细节的把控能力、对情感释放的细腻程度等,通常作为考核的重点。“比如用小提琴奏出某个音符,是不揉弦、轻轻揉弦、大幅度揉弦,还是很轻地触碰做出泛音,手指、肌肉关节的用力方式可能是千差万别的,缔造出的感染力也因人而异。考官会选出最有潜能的演奏者。”

  个性对成为未来的演奏家举足轻重,比如王羽佳个性开朗、反应灵敏,弹奏出的音乐让人喘不过气来,也有人秉性沉稳,演奏同一首曲子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美感。按照上音老师的经验,个性越突出,越容易博眼球。“但这不意味着只有个性色彩鲜明的考生能得到青睐,只要恰当发挥自己的才能与特征,机会属于每一个人。”周湘林说。

 

  为全面贯彻落实“阳光招生”的工作要求,上音本科招生考试切实推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新制度、新举措,在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工作规章制度、评委组成办法等环节,尤其是考试过程的管理与监督上进行改革。今年,上音标准化考场建设全面完成,实现了整个考试过程的全视频、音频监控录制和实时监控巡查;启用电子评分及考试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预,使整个考试进程更快捷、准确、高效。


  30年前,上海音乐学院全校学生不过几百人,现如今,仅本科生已有近2000人。同样水涨船高的,还有每年报考上音的考生数量。这背后,有音乐在中国繁荣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有本土音乐明星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导向作用。那么近年来的考生,都来自什么类型的学校?

  上音招生办出示的数据显示,以往“音乐学院附小升附中,附中再升音乐学院”的升学途径,不再是主流。仅今年报考的1559人中,来自音乐学院附中的考生不到200人,大量来自普通高中、中专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和综合素养优良,音乐水准比肩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现象背后,也折射出音乐逐渐成为通识教育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非某些特定人群的专属。

  目前,全中国有11所独立建制的专业音乐学院,这些音乐学院旗下设立附中、附小,多年来为各大音乐学院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他们从小接受高强度的音乐教育,基本功很扎实。然而,每天长达8小时的训练,使其难以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别的知识。有从业者说,音乐学院附中并不敢招太多学生,为的是保证这些“专才”都能进入心仪学府。日前,出身波兰音乐世家的社会学博士伊莎贝拉·瓦格纳,来沪宣传她的著作 《音乐神童加工厂》,她曾用10年追踪采访90名小提琴手,展现其独奏生涯。她说:“若孩子长期远离常规教育,缺乏其他职业的知识储备,长大后除音乐之外,将很难从事其他行业。”

  伊莎贝拉在著作中指出,要成为卓越的音乐家,精湛的拉琴技艺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非音乐特质也许决定了艺术生涯的成败。比如“语言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交和自我推介能力、随叫随到的学习态度、适应公开演出变化莫测的状况、在舞台上做出相应的适当行为”……事实上,那些毕业于普通高中、中专的音乐学习者,可能在非音乐特质上更胜一筹。以艺术教育见长的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每年给上音输送20人左右的生源,还有近20人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沪上各高中学生管弦乐团、由市教委支持成立的上海学生交响乐团和上海学生合唱团、各区青少年文化宫中,都不乏音乐“好苗子”。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学习音乐具有帮助小孩遵守纪律、激发上进心、增强记忆力等教育价值,是否将音乐视为终身职业,则基于孩子自己的选择。

  近年来复旦大学招收艺术特长生时,曾邀请上音专家担任评委。上音老师惊讶地发现,考生演奏水平并不逊于上音艺考里的尖子生;相比之下,现任上音音乐戏剧系讲师的缪薇薇,毕业于上海格致中学,当年作为艺术特长生放弃清华大学录取名额,以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上音并读研、留校。更有趣的是,曾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毕业后报考上音作曲系,给出的理由是“毕业以后发现自己仍有必要实现音乐梦想”。

  从“专才”到“通才”,无数孩子正由兴趣出发而热爱着音乐。无论是把音乐作为生命中的“主旋律”抑或是“背景乐”,一颗赤诚之心始终是谱写出最动人乐章的关键。

 

  来源:文汇网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