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2016年教育热词盘点:校园霸凌、民办教育等在列

阅读:15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7/1/18 9:21:06

  《光明日报》在12月28日的05版刊发《创造属于中国的好教育——2016年教育事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教育改革向着民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从推进“两个一流”建设到扩大实施高校招收贫困生专项计划、鼓励高校教师“离岗创业”,中国教育正走出一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的走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之路。文章还列出“2016年度光明教育热词”,并请专家进行解读。

  数据说明:“2016年度光明教育热词”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筛选获得。语料来源包括国内17家报纸、26家电视台以及两个门户网站,约20余亿字语料,覆盖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能够代表主流媒体的语言特点和变化指征。语料抓取时间: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

  热词之高校思政

  高校思政: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彭庆红(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2o16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大局、围绕学生、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第二,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一些突玻性发展;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支撑与政策保障更加充实,特别是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大安排部署,广大师生备受鼓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热词之城乡教育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在人的现代化上发力

  陈如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o16年出台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长期形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对症下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各地需根据自身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政策和策略。

  城乡教育一体化最终应指向人的现代化,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基础和平台。偏远、贫困地区应优先保证办学条件、教育经费以及留守儿童等重点问题;沿海以及大中城市则需优先保障师资配置的统一,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有质地接受义务教育。

  热词之科技成果转化

  离岗创业:鼓励创造 知识有价

  李立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今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我认为,这一政策体现了高校教师知识高端与智力密集的职业特性和工作自主性创造性强的劳动特点,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政策导向,也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价值取向。总体来说,此举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有利于整合教师人力资源,切实解决教师人力资源不足与过剩的矛盾,发挥教师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有利于提高教师收入,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热词之高考新政

  高考新政:基础教育方向之选

  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院长)

  这一轮高考改革的主旋律,并不是对高考学科的调整,而是对高考学科的选择。赋予学生选择高考学科的权利,既希望通过学生选择权利的行使,激活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希望通过学生自主的选择学到自己能够学到的或者喜欢学到的学科。首先,高考新政不是要解决现有高中教育或者整个基础教育中的问题,而是要引领整个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二,高考新政将重构新型的师生关系。第三,学校管理将从资源的配置变成资源的选用。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

  热词之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从立法到行政的智慧考验

  王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确立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法律框架,解决了长期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制度问题,开启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时代。修正案确定了两类学校的区分标准,删除了“合理回报”条款,明确了对非营利学校的税收、财政、土地等扶持措施。修正案给地方预留了改革空间,规定了省级政府在推进分类管理中的责任。

  为照顾历史和国情,确定了原有学校终止时举办者和出资人获得补偿和奖励的权利。分类管理在实践中将遇到一系列难题,激发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的过度保护行为,将考验地方的智慧。

  热词之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最大限度的预防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

  校园霸凌事件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令人刺目和惊心的一部分。一旦发生,其波及面、影响面往往成几何级数扩展。目前的关键,已不再是事件本身的是非对错,而是如何最大限度的预防,防患于未然。为此,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把预防学生欺凌放在首要位置,通过预防,避免类似触动底线,越过红线的事情再度发生,让伤害止血,让霸凌止息,更在于通过预防,铲除对伤害漠视,对暴力纵容的文化土壤。对弱者的善良与友爱不仅属于学生和家长,也属于学校和全社会。

  热词之低龄留学(课程)

  小别离:回归理性再思考

  周满生(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低龄留学热是中国参与全球化、国际化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笔者的看法是,国家鼓励出国留学(包括自费和公费留学),但不支持低龄留学,尤其义务教育阶段出国留学。低龄留学并非适合所有家庭,所有的孩子。青春成长期的孩子“别离”父母,过早离开家庭,到异国他乡学习,不利于孩子全身心发展。而且在国外,也有校园文化差异、家庭文化差异、种族差异的问题。低龄孩子孤身在外学习,语言、生活、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较大压力;学习焦虑、心理失衡普遍存在。对待“小离别”,家长一定要慎重。

  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