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家长必读 >  阅读文章

专家建议家长应适度照顾 不陪复习不陪考不陪睡

阅读:136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6/5/29 11:42:58

  备考学生与老师在课间玩掰手腕游戏

  “高考前,学生最容易表现出疲惫和焦虑。”银川唐徕回民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杭宁介绍,近期有不少学生专门找她来咨询关于考前的状态调整问题,学生突出的表现是疲惫和焦虑两方面。

  【考生篇】

  状态1:疲惫调整:保持平常心

  学生的疲惫状态主要是学习时力不从心,越想努力冲刺,就越是提不起精神,还容易上课走神。

  针对这种考前越发明显的疲惫状态,杭宁耐心给学生解释,这个时候,正如长跑的最后一段路程,学生该掌握的知识和方法都已经大体上完成,这段时间考的,其实是学生的考前状态和考场心理素质。所以,保持平常心,坚持参加完考试就是最好的表现。

  状态2:焦虑调整:积极暗示

  来咨询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有着考前焦虑的症状。杭宁解释,她建议学生每天写下自己担心的事情,就会发现其实每天担心的事情不过是同一件事,高考学生最大的担心就是考不好。

  杭宁建议,学生在考场上,可以用“我可以的”代替“不要紧张”,给自己多一些积极的暗示。甚至可以使用“阿Q精神”,遇到不会做的题,可以想象一下,自己不会做的题,大多数人也不见得会做,这样就不会因为紧张而手忙脚乱。

  【家长篇】陪运动不陪复习

  杭宁特别提到一个普遍现象,考生家长临考前往往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把紧张的情绪传染给孩子。杭宁希望家长可以做到三个“三”。

  一是“三尊重”:尊重孩子的生理规律,防止主观干涉;尊重孩子的应考习惯,防止强行指导;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防止偏激教诲。

  【关系篇】她向我表白,该怎么办?

  正是埋头苦学的最后冲刺阶段,但爱情如同“不速之客”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每届高三考生几乎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高考和爱情是不是必须二选一?对此,杭宁表示,考前男女关系的处理,不需要做过度处理,不要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应该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假如父母知道孩子正面临这样的困惑,应该表示对孩子的理解,欣赏孩子对自己的责任感,欣赏孩子对自己所做的、负责任的决定。

  此外,每到模拟考前后,不少学校都应举办心理讲座解决学生的烦恼。

  【支招】如何放松?做好这三点

  1.要学会深呼吸。舒适地坐于椅子上或躺于床上,轻轻闭上眼睛,缓慢地吸气7~8秒,屏气1~2秒,深深呼气7~8秒,要比吸气更慢,默念放松。

  2.情绪不好的时候用右手大拇指按摩自己的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处向肘部方向三横指正中线上)。

  3.语言诱导精神放松法,考生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眼睛微闭。

  二是“三陪同”:家长可以陪同用餐但不陪睡眠;陪运动但不陪同复习;陪孩子聊天但不陪同赶考。此外,家长还应该同时保持“三适度”,即适度期望、适度关怀和适度照顾。

  至于是否为孩子送考,杭宁认为,家长尽量不要对平时习惯做太多改变,“尽量不要为考生送餐、送考,这会让孩子紧张。”

  来源:银川晚报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