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家长必读 >  阅读文章

2016高考在即 亲子互动可缓解考生不良情绪

阅读:110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6/5/29 11:42:38

  上周末放学,高三学生小李当着老师的面把语文书和数学书撕了。“我已经复习得很好了,不用再看书了。”面对老师惊讶的目光,小李自信满满,回答 得特别硬气。无奈的老师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了家长,但是家长也束手无策。记者了解到,中高考即将来临,初三、高三考生和家长都“压力山大”,不少人除了焦 虑、抑郁,甚至出现割腕自杀或其他非正常现象。心理科医生表示,如果考生考前已有抑郁情绪,如不加以干预治疗,会加重发展成抑郁症。

  优等生状态失常内心崩溃

  于女士的女儿瑞瑞读初三,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功课从不用家长操心。但就在前几天,瑞瑞因为身体不舒服一次考试没考好,非常沮丧。瑞瑞告诉 妈妈自己有种崩溃的感觉,心慌意乱,脑子一片空白,没有信心面对中考,甚至想一死了之,一直躲在房间里痛哭,不愿意去学校上课。这让于女士感到很恐慌,不 知该如何劝导孩子。

  同样面临中考的小施也是个优等生,有把握进入本区的重点高中,父母对小施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她目前的情况也挺满意。但小施觉得亲戚家的孩子中有 好几个都进了名校,自己也想给父母争口气。眼看着中考临近,小施急切地希望自己的成绩能进一步提高,考入更好的学校。而有了新目标之后,小施觉得压力很 大,情绪也变得焦虑起来,这一个月来都没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破罐破摔”扬言放弃高考

  每年高考前,都会有一部分学生打算放弃高考,这些学生通常是成绩一直不太好,模拟考试也“砸锅”的学生。典型的借口就是“我不是那块料,别逼我走独木桥”、“我要出国,绝不会去参加高考”等,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老师告诉记者。

  对于这样的考生,老师的意见比较一致是“以理服人”。告诉他们考试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不是生活的终点。既然已经报了名,就要有对自己负责的态 度,就应该把这个过程走完,这是责任问题。不要先给自己下消极结论,现在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就算上不了本科,还有专科和高职。

  三类中高考学生易“抑郁”

  “4、5月份以来,每个月都能接诊到不少考生抑郁的病例。”无锡市精卫中心医生表示,一个月差不多有数十例,大多是失眠、低落、焦虑,有些甚至 暴躁打人或是悲观自残。“有的孩子看书看到呕吐不止,还有的昼夜不歇地看书,导致眼睛发花,看不清书上的字。另外还有一些家长着急给孩子‘吃夜草’,报了 很多课外突击班,考生疲于奔命,非常辛苦。”

  专家分析,处于分数线边缘的考生、“尖子生”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但父母对其期望值很大的考生,这三类比较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第一类学生相对压 力是最大的,因为考上和考不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个本质的区别;而尖子生基础还可以,可是平时学习成绩越好,越经不起挫折,相当一部分学生如履薄冰; 第三类学生成绩虽不是很好,可是平常极为用功努力,给父母造成一种假象,认为孩子如此用功,没有考不上大学的道理,可事实是成绩太差考好学校基本无望,家 长寄予的厚望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压力。”

  亲子互动可缓解不良情绪

  抑郁症重在预防。医生建议,首先,家长要重视亲子关系的建立,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临近考试,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该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 尤其需要平心静气的倾谈、善意的理解和接纳。其次,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在考前做好准备,帮助调节考前心态,优化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从心理和策略入手,学会轻 松应对。

  即将中高考的学生们,如果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状况,医生支招说,可以多晒太阳多运动,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特别是有抑郁倾向的孩子需要减轻学业压力,降低目标,更需要亲友的支持。”医生强调,亲友应多陪伴,别让他们独处。

  此外,医生提醒,如果发现孩子有失眠、情绪低落、沮丧自责、对自我评价很低、精力减退、浑身无力、厌学、成绩大幅滑落等表现,家人应予以重视,尽快带孩子就医。

  来源:中国江苏网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