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2016自主招生报名正在进行时

阅读:53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6/3/28 17:32:47

  从去年起,根据国家高考改革的统一要求,高校自主招生的各种测试全部从高考前改在高考后。往年的三月,是各种联考、面试最集中的时间段,而现在,“小高考”的场面已经看不到了,但是按照全国统一的程序安排,各高校发布招生政策,考生递交初审材料等环节都会集中在三月份进行,因而对有意愿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来说,三月仍然是一个关键节点。

  首次实行统一报名 多数高校3月底截止

  从三月初至今,90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经陆续公布了招生政策,其中大部分高校所要求的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31日,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少数高校截止到四月份。今年自主招生安排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90所高校首次全部通过教育部阳光平台进行统一报名,而不再是各校单独开通报名系统。

  多数限报两到三所学校 高考后首个周末扎堆考试

  另一个变化是,考生报考的学校数量受到了明确的限制,多数高校要求考生限报两到三所,这其实也有利于促使考生更加理性地去考虑,怎么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是盲目追求过多的加分项。

  虽然也有高校不限制考生报考其它大学,但是从今年的程序安排来看,想过多报考也不现实,因为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高校自主招生需要在高考结束之后、出分之前完成,大约只有两周左右时间,这比过去整个二三月份高校可以进行笔试面试相比,日程上被大大压缩了,这就造成了各高校的时间安排特别集中,特别是6月11日12日两天,将成为自主招生考试最密集的一个周末。

  不过,作为自主招生关注度最高的北大清华两校,今年有意无意中选择了错开考试时间,清华安排在6月10日提前进行,北大则是在6月11日到13日,这对有志于冲击名校“双保险”的一部分尖子考生算是利好消息。

  报名只是第一关 “门槛”普遍有提高

  由于考试时间推后,周期也被压缩,不可能再进行较大规模的初试选拔,因而各个高校都把报名环节作为筛选的第一关,普遍设置了要求有全国至少省级竞赛奖项等报考条件,有些甚至只允许一、二等奖获奖者报考。这让很多考生犯了难,失去了报考理想高校的资格。

  对于这样严格的报考资格限制,多数大学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去年是自主招生改在高考后的第一年,各个高校都对生源报考情况缺少判断依据,因而在报考条件上特别是奖项要求上,大多没有做出很严格的限制,导致报名人数过多,如南开大学去年招生名额仅180人左右,却有5000多人报名,不但造成了考生报名材料审核困难,淘汰率也非常高。

  生源决定“门槛” 专业匹配度要求更高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高校对奖项等级要求都有提高,部分高校还有所放宽,这主要还是依据去年生源的报考情况。同时一些高校还采取了电子材料申报代替纸质材料寄送等措施,让学校和考生双方都能更轻松一些。另一方面,今年各高校更加强调了考生特长和所报专业的匹配度,多数高校对限报专业的数量都有规定,并且细化了降分档次,即使考生的奖项等级达到了报考条件,也需要精准报考,才能更优惠的降分录取机会。

  选拔学科特长 奖项不是唯一审查标准

  在各个大学的自主招生报考要求当中,竞赛获奖无疑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主要的先决条件,但是作为高校多元化选拔人才的改革,学科特长的认定也并不能完全以奖杯奖状为标准,没有竞赛奖项的考生,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在西安交通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中,对学科特长的认定条件列出了三项,第一项是对学科竞赛获奖等级的要求;第二项是突出学科特长,即考察学生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三阶段的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的单科成绩,能够达到年级前5%的学生也可以报考;第三项是为那些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设计的,即有的同学如果有论文发表或专利申报,或者有知名的学科专家、中学进行推荐,也可以参加报考。

  查阅各个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可以发现,像西安交大这样的规定并不在少数,例如中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都有类似规定。在社会对招生公平越来越关注的大背景下,如何采信认定这些成果,对高校公信力将是不小的考验。但打破应试怪圈,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终究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热度在下降 自主招生被“矮化”?

  以往,每年的自主招生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近两年,随着联考被取消,规模被压缩,自主招生的人气似乎弱了很多,即使在最切身相关的高三学生中,自主招生的热度也在下降。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报名门槛高了,很多学生被限制在外。此外,很多高三考生都有这样的想法,现在自主招生只面向偏才怪才,门槛越来越高,很多同学即使有兴趣爱好,有特长奖项,但是多数人等级也达不到要求,自主招生只能是少数人的游戏。

  许多高校人士也认为,自主招生本来是扩大高校自主权的战略性探索,现在被限制成只面向偏才怪才的战术性动作。

  从世界名校的实践和国内大学的需求来看,高校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选拔人才,肯定不会只满足于少数偏才怪才,那些视野开阔、素质全面、实践能力优秀的学生,同样应该有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机会。按照现在国内高考改革的设计,把“两依据一参考”作为方向,其中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考试成绩这“两依据”是硬分数,容易被大家接受,但是学生素质评价这“一参考”,被认为没有统一标准而难以量化,在目前已经公布的高考改革先行试点省份的方案里,其实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现在自主招生又被局限在主要面向少量偏才怪才,就不免存在一定的尴尬。

  来源:山东日报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