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备考技巧 >  阅读文章

2014年高考冲刺复习十大忌讳

阅读:76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5/5/9 11:47:39

  高考复习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如何才能在考试中将分数稳稳的拿到?下面是为考生推出2014年高考复习十忌,提供给考生及家长,以供参考,希望对高考生在最后冲刺中有所帮助。

  一、忌急于求成

  一般来说,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应将重心转移到基础复习上。曾有很多学生,尤其是学习优秀生,只想做高考题和模拟题,好高骛远,结果事与愿违。高考复习是毅力的比拼,只有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才会练就扎实的功底。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不要急于求成,要静下心来,认真揣摩每个知识点,弄清每一个原理。只有这样,复习才能显出成效。

  二、忌心浮气躁

  在冲刺复习过程中,心浮气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平时复习觉得没有问题,题目也能做,可到考试时就是拿不了高分。这主要是因为:

  (1)对复习的知识点缺乏系统的理解,解题时缺乏思维层次结构

  高考复习着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挖掘,老师一定都会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视对知识点的系统化分析,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构架,自然在解题时就不能拥有整体的构思,也不能深入理解高考典型题型的思维方法。

  (2)复习时心不够静

  心不静则思维不清晰,思维不清晰则复习没有效率。当看了一个晚上的书之后,发现晚上都不知道干了什么的时候,肯定会感觉很郁闷。于是一个晚上的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觉得没有什么收获。建议考生在开始一个学科的复习之前,先静下心认真想一想接下来需要复习哪一块,需要做多少事情,然后认真去做,同时需要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忌毫无计划

  没计划的复习是低效的,这在每年的高考生中,有许多失败的例子。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有复习计划。尤其是最后冲刺阶段,要每天有计划,每周有计划。

  四、忌不常锻炼

  高考是毅力、心态的比拼,到后期更是身体的比拼。经过漫长的总复习,很多考生都会有心力交瘁之感。在复习后期,总有一些考生身体状态跟不上,导致成绩下滑,高考成绩不理想。所以考生要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也是考生稳步前行的保证。当然锻炼强度不需太大、不用太频繁、也不需刻意安排时间去锻炼,睡觉前、起床后等这段时间都可以。

  五、忌学无规律

  显然,再紧张的学习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考生或许会发现身边总有一些同学看上去也不是特别努力,但是成绩依然很好。其实,他们就是会生活、会学习。高考前的复习是非常有规律的,也就意味着考前的生活也必须要遵从学习规律,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找到合适的生活规律去复习,才会事半功倍。当然要做到这些还要科学饮食,不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等。

  六、忌盲目做题

  千万不要盲目做题。复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对所有知识点的地毯式轰炸,就要做到不缺不漏。因此,仅靠做题不一定达到复习应该具有的效果。盲目做题没有针对性,更不会有全面性。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下一定要回归课本,注意教材上最清晰的概念与原理,注重对知识点运用方法的总结。

  “题不在多而在精”,意味着在最后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求对而不求快、求质而再求量”。同时,还应注重方法的总结,题型的归纳,不同题型之间的对比等,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由于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对不同的题型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自己已熟练的题型应采取浏览式观察,对自己确实没有见过或知识点掌握上有问题的题型,应仔细分析考查知识点、思想、方法等,做到举一反三。

  七、忌以偏概全

  在最后冲刺复习时要全面细致,把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精力放在一些难题怪题上,花费大量的精力,浪费时间,最后打击信心。从近几年情况来看,高考比的恰恰是基本功。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题型的全面分析,不停反问: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目?到底要考哪方面的内容?按照以往的经验,有些考生只注重知识的背诵,单个题型的总结,缺乏专题性的反思,思维框架的构建,知识体系的概括,从而导致不能高效复习。

  八、忌一看就做

  有很多考生都是一看到题目就开始做题,这也是复习时应该避免的。做题如果不注重思路分析,知识点的运用,效果可想而知。建议考生在做题前,要把老师上课时复习的知识再回顾一下,梳理知识体系,回顾各个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完整、清晰的认识,认真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思想以及方法,还要学会总结归纳不留下任何知识盲点,注意对知识点的细化。这个过程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到了后续阶段会越来越熟练。因此,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有助于训练自己的解题思维,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九、忌不会变通

  在复习做题的时候,不要因为一道小题而去耗费一个晚上的时间,当思考时间超过一定时间(例如数学,一道大题思考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思考了,可能是思维方法出了偏差。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或第二天再去考虑,说不定一下子就想出来了。

  十、忌题量不足

  实践出真知,充足的题量是把理论转化为能力的保障。在足够题量的练习下,不仅可以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点,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点,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由于高考依然是以做题为主,所以解题能力是高考分数的一个直接反映,尤其是理科试题。而解题能力不是三两道题就能提升的,而是要大量、反复地训练,认真细致地推敲才会有较大的提升。“量变引起质变”,因此,考生在理科复习时,一定要做足够的题,才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章的内容,才能够做到对这一章知识点的熟练运用。当然,大量训练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因为针对每章节做题都有目标,同时做题训练都需要不断总结,既要横向总结,也要纵向深入。

  来源:腾讯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