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备考技巧 >  阅读文章

2014年四川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暨2015届数学新课程高三复习建议

阅读:759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5/1/3 14:23:13
4.复习时间安排建议
在高一、高二和高三上期的前半期基本完成新课教学。高三应完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选修Ⅰ(文科)或选修Ⅱ(理科)的教学内容。
接着进行全面复习,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基本完成一轮复习,于12月底前参加 “一诊”考试。
第二学期开始到3月左右,完成二轮复习,参加“二诊”考试。
从3月初开始到4底进行第三轮复习,即专题综合复习,参加“三诊”考试。
5月初到5月底进行模拟高考强化训练套题。
6月1日至6日调整心理,回到基础,准备参加高考。
五、第二阶段复习的原则与策略
1. 着眼于知识重组的原则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从本质上讲,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如:设计某一专题复习时,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形成不同于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即分析的思维主线;其次,进入主题内容分析,让学生按照上述分析的思维主线进行分析训练。
在训练中,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练习作业或小组讨论等形式,教师要引导和促使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知识重组,从而在思维水平上逐步接近高考的要求。最后,选择高考实战题进行例析讲解,目的依然是强化学生的知识重组意识和思维线索的形成。教师在复习策略上,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要精心设计,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结构壁垒,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
2. 建立完整能力结构的原则
高考改革已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并将继续深入下去。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学科能力的逐步培养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本阶段的首要任务。在熟知的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要善于发现和建立本学科的能力结构。
在学科能力结构中,学科的思维能力是核心,是学好这门课的灵魂。让学生具备了相应的思维方法,应该说就是具备了在高考中应对各种新情境、新变化的能力,这是制胜的关键。学科的识记能力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能力提高的载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不可少的。学科方法和技术能力是“人题界面”,是直接发生在考生和考题之间的“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共同关心和着力培养的能力。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教师在复习中要挖掘,并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学科表达能力是通过试卷外显出来的,长期以来考生存在的“答不到点上”、“逻辑性差”等问题都是这一能力欠缺的表现。从本阶段起,考生的每一道练习都要按照高考答卷要求,做到严谨、精练、准确。
3. 实际联系理论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任何一个学科复习的基本原则,但在专题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思维的逻辑次序。在学习新知识和进行基本复习时,思维逻辑次序是正向的,即复习完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实际的例证,加以剖析和验证,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对原理的认识,以及对技能应用的检验。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在理论的运用上往往具有“相对集中性”,所涉及到的内容会限定在某一特定的知识范畴内。这一过程对于活化书本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阶段的复习设计,必须有案例分析。特别是综合性试题的选材设计在这个阶段是必须加入的,所选择的材料必须能承载多个学科的学术信息,以训练学生可以联系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来解题。这种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但常常不是基础教育的内容所能包容和驾驭的,为此教师要对材料进行处理,使其内容延伸、触及到各学科的领域内。
4. 关注“主题”与“主干”熔点的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是教师进行把握的。从学科的知识结构出发,存在明确的学科主干知识,毫无疑问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但在第二阶段复习中,教师如何处理主干重点的再复习成为值得推敲的问题。应该说,从高考命题的角度,学科主干知识绝对不是回避的内容,关键是对学科主干知识如何认识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考查。事实上,主干知识的考查更多表现在对学科主干思维方式的考查上,透过一定的情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本学科最基本的思维品质,透过某一解题过程,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本学科最主要的学科技能和研究方法。可见,“主干知识”的再复习不是浮在众多知识表面上的重点,而是要挖掘沉淀在知识背后的“学科思维主干”。
从综合学科考试命题角度看,题目的选材和题目主题的确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理想的设计应是:既不为服从主题而牺牲学科主干知识,也不为服从学科主干知识而支解主题。这就提示我们每一位综合科的教师,在本阶段的复习选材和知识主干挖掘时,注意寻找“主题”与“主干”的熔点,这似乎与我们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复习建立了联系,热点问题及其背后所涉及到的主干知识理所当然是我们选择的“熔点”。
在这一阶段的综合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的热点材料讨论、交流是寻找“熔点”的前提。之后,是每一位教师从本学科的基本思维品质和基本技能方法角度,去考虑和审视这些热点材料,加工成本学科专题复习的“熔点”材料。
5. 形成思维体系和方法的原则
复习的最终目标毕竟要面向高考,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在心理、思维、体力等方面保持稳定,从容应对各种题目,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考试制胜的关键就是要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老师有责任设法让学生形成成熟的学科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新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获得考试思维主线,从而从心理上和思维上更加贴近高考。
例如:在解题训练中,设计形成如图所示的思维线索,引导学生在面对新情景、新问题时,从有用信息的提取入手,然后根据题意认定解题所需要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再进行事实材料的分析、判断,最后进行结论的评价与反思。
这样训练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包括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构成新的知识系统,并经过判断、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在具体复习策略上,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思维过程,并且加以强化,甚至可以提出:“对于一个问题,你可以不会答案,但不能不会思考”。
     来源:谌业锋网站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