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高一学法指导—满怀信心迎接高中政治科学习

阅读:25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3/29 10:00:43
  一、高中政治课的学习内容
  目前我省高中已经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施,按照新课标要求,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学习包括四个选修模块和刘个选修模块。四个必修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经济学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我们会选择两个选修模块进行学习。也可能根据同学们学习需要增设选修模块。
  二、高中政治课的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我们应该达到以下六方面的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这是最基本的、较低层面的学习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指导相思想是什么的问题。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这是在“知道”层面上又上一个台阶的学习目标,要求我们在年龄段上接近成人的高中生“了解”当前我们举国上下正在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内容,这是我们学习、成长于进一步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只有了解了这个时代大背景,我们才可能把自己的发展目标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从而促进自己更好更快成才。
  3、“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运用基本理论解决社会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要求,是我们学习政治课的极为重要的目标要求。
  4、“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
  5、“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感情”。
  6、“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三个目标是对我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学习目标要求,是我们学习政治课的核心目标所在。这是实实在在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可见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的目标重要意义所在。著名者学家黑格尔说过:“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整个人类”。古今中外,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是紧密相连的,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三、高中政治科的学习方法
  对同学们来说,我们初中一直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因而同学们应该会很快适应高中的政治课学习。政治课是全部高中课程中极为活跃、理论联系实际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坚持这样的学习方法:
  1、多看。理论源于实际生活,深入观察生活实际是我们学好政治课的第一步。同学们要多看报纸、看电视新闻时事、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生活。
  2、多读。围绕教材,深入学习,反复阅读教材。只有通过多读,才可能掌握相关的政治学专业术语及相关理论表述。死记硬背是靠不住的。
  3、多思。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碰到任何一个问题,可以从三方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4、多动手。这里的动手就是要勤于及时归纳整理老师讲过的知识,从而形成一定层次的政治理论。这是学习政治课必须达到的理论能力要求。
  5、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高中政学习、特别是人文科学学习的最根本方法。这里的实践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完成必要的作业练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同学们都去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锻炼。
  四、在学习态度上要克服两个不良心态
  1、轻视心态。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政治课就是考前背一背,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是极为错误的,因为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过程,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没有人平时根本不学习,考前随便突击一下就可以获得高分的。如果说有的人在初中就可能用这种“考前背一背”的学习政治方法,在考试中成绩还不错的话,高中肯定不可行。因为:(1)高中的知识容量比初中的要大好多;(2)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年龄在16岁以上的更倾向于逻辑思维。经常阅读是最好的学习知识的方法,与其打算在考前认真背,背得晕头转向,还不如把这些时间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计划好,每天都用一点时间来学习政治课。
  2、畏难心理。有的同学认为政治课纯粹是高深的理论,太难,没用,不想学,这也是错误的。现在的政治课是与生活结合最紧密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比如经济学中要学的价值规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一分钱一分货”“物以稀为贵”等都是价值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政治素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内容体现,没有正确的坚定的政治方向,在未来社会活动中必然会犯错误,因为我们任何个人的成长必然会受到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
     来源:网络  编辑:bingxue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