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浅说教学中朗读的运用

阅读:53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8/30 17:46:46
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对朗读重要性的阐释。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也有相关论述:“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朗读自古以来就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老师还重讲解分析,轻朗读感悟。就此现象,我以为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重视朗读,并且对学生做好朗读指导。因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会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曾有幸听过韩军老师在给初二学生讲高中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一开始,他就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赢得满堂喝彩,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第二,朗读有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全文,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如纪伯伦的《浪之歌》和《雨之歌》,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爱,体会那种奉献精神,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的韵律美,进而理解了主题,品味了语言,达到了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
另外,朗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可以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高尚的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如朗读屈原的《离骚》,会知道爱国之情的源源流长;朗读朱自清的《背影》,会知道父爱的伟大;朗读胡适的《我的母亲》,会知道母爱的高尚深沉,等等。
总之,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的内容。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和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体会出文本的内涵呢?
第一,打铁还要自身硬,老师要有过硬的朗读能力和朗读水平,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做出表率,做好范读。就此也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因为就在前几天,自己有幸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素养大赛,看到一些老师在读课文时没有读出文章的味道。就连经典的《孙权劝学》,里面的人物,他们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色,应读出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而有的老师读得很不到位。自己都处理不好,怎么能指导好学生呢?还有老师节奏没读对,更别说感情了,这些老师真得努力提高一下自己的朗读能力了。在课堂上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朗读,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工作。
第二,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如:文章可以分角色读,也可个别读、齐声读、分组读、对比读、轮读、伴读等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和鲜活生命的个体,由于知识积累、情感体验、思维水平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差异,在朗读技巧的运用上也会有所不同。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有同学读出的是难以抹去的对父亲的眷恋;有同学读出的是追悔、痛楚的心情,对自己的谴责盈满心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一定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朗诵家,但我们要肯定学生在朗读中的个性体验,有的学生开朗活泼、敢于表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寡言少语,课堂上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想把书读好的欲望。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我们的课堂搞活,我们的教学效果就会更好,我们的学生也会学得更好。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