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

阅读:84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7 11:04:56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指导高考复习时,教师若能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课本,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基础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等复习阶段,就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依纲扣本,狠抓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认真分析2002年以来的理综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化学试题紧依中学教学大纲,遵循考试说明,立足课本,非常重视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难题比例很小,学科间综合题很少。因此,在近年高考中,凡是基础扎实,思维灵活,答题规范的考生,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基础复习阶段,务必做到抓纲务本,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做到有序储存,灵活应用,从而使双基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做到“三研”,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
  在每章节复习前,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章节的主干知识是什么,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研究考纲,明确高考考什么,考到什么层次,是要求了解,还是要求理解掌握,还是要求达到熟练运用;研究考题,明确高考是如何考查这些主干知识的。并要将这些信息明白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复习本章节时能做到心中有数,脉络清楚。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克服死记硬背。
  化学知识碎、散、繁、多,记忆量很大,好多学生在复习时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结果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应改变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在教授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应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上,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既巩固了基础,又提高了能力。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有序地“嫁接”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链条上,进而靠逻辑推理来掌握知识,不再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好多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感到:好多知识自己确实记下了,但到考试时却用不上。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我们“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现状造成的,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学生并没有把课本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就不可能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活化”。
  3、纵横串联,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知识结构把它联系起来,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在高考复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对主干知识脉络清楚,做到有序储存,这是高考复习应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对单元主干知识作纵向联系,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勾勒出“单元知识网络图”,这样,通过单元复习,就可以将厚书读薄(一个单元知识仅仅是一张卡片),如学完电离平衡一章后,可引导学生得出如下图表: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引导学生依据“一表两线”来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一表”即元素周期表,它反应了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两线”中一条线是教材中单元知识主线,一般来说,对于非金属元素而言,教材是以单质为“龙头”,按照无氧酸盐--无氧酸(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盐的顺序来展现的,对于金属元素则是单质――氧化物――碱――盐;另一条线则是同一物质的因果线索,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保存、用途、存在等。依据“一表两线”,便可揭示元素化合物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元素族知识“连线结网”,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通过研究各官能团的主要性质(断键方式及连接顺序),就能很好地把握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进而绘出有机网络图: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作横向联系,设立“小专题”,进行归纳总结,使贯穿在不同章节的零散知识得以整理。如学完了有机化学,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置问题并对零散的相关知识作专题归纳:如中学化学中,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各有几种同分异构体?其结构简式如何?有机化合物中,哪些物质可以和银氨溶液及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常用来鉴别有机物的化学试剂一般有哪些?在中学化学中,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哪些?你能否发现水解反应有何特点?在中学化学中,哪些物质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哪些物质可以使溴水褪色?等等。
  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过示范教给学生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网,决不能轻易包办代替,把现成结论给予学生,造成消化不良。
12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