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广东2010年高考考点解析(历史)

阅读:78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2/15 11:51:25

文综历史的命题基本思路

大幅度地调整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比重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大体保持了各占1/3的比例。在今后的复习和备考中,向政治史一边倒的情况必须予以调整,应该更加关注经济史和文化史的学习。

转向考查历史知识的深度

首先,新课程淡化了历史的学科体系,是由若干个历史专题组合的整体。

具体而言,就必修模块来说,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主题,下设25个专题。这25个专题就是整个高中阶段学习历史必修课的全部内容。这25个专题之间,虽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总的来说不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帮助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体系,而要帮助学生挖掘这25个专题的内涵。

换句话说,考试的面将由一个体系完备、无所不包的大通史浓缩成为若干个代表性高、概括性强的专题史。

其次,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更强调对专题知识内容的挖掘。虽然课程标准不再提供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但在每个专题之中却是存在体例结构的。所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考试的范围将大大地缩窄,而对考试内容深度的挖掘将大大增强。

转向学科专题命题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完整的体系性的学科教学向专题性的学科教学过渡,将传统的完整的学科体系浓缩为数十个专题。这两种教学方式孰优孰劣尚有待实践检验,但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学生备考专题的难度要远低于备考体系的难度。依据学科体系来命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相反,如果依据专题来命题将会大大降低这种不确定性。

转向考查历史课程的知识

历史教科书的知识与历史课程的知识是有区别的,历史教科书中的知识仅仅是体现了教科书编撰者对历史课程知识的理解,并不等于就是历史课程的知识。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就是课程知识,那是建立在历史课程就是历史教科书这样一个错误的前提下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展开,历史教材仅仅是最重要的课程知识,而绝不是唯一的课程知识。因此,高考的考查内容由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向历史课程的知识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趋向。

转向考查方向的明确性

在旧的课程体系下,每年高考前都会提供一份考纲,而这份考纲的内容要求是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的,因为它只是告诉了你考什么,而没有告诉你该怎么样考。

2005年的考纲为例,其中有一项要求为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表面上看,这样的要求是很明确,教师和学生都清楚命题的内容,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样的表述其实是模糊不清的,因为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切入该内容。

百家争鸣究竟要考什么?形成的原因?形成的过程?各家的学说?与古希腊的对比?对今天的意义?对世界的贡献?这些都可以进行考查。

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就非常清楚: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考查百家争鸣时只会围绕一个重点来考查,那就是百家争鸣的意义。

如果以历史课程标准作为考试大纲,那么学生的备考复习将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转向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

认识过程

在旧的课程体系下,高考主观题的考查结论大都是封闭的,换句话说,无论命题者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从什么样的角度命题,考生都可以从教科书上找到答案,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问题都不可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答案。

从新课改中我们可以发现,课程标准基本上没有提供观点和结论,教科书是减少提供观点和结论。历史问题的观点结论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从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

转向综合型材料题

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看,命题者大力挖掘材料题的功能是与课改的精神相一致的。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加大课程资源的建设。

课程资源包括两大系统,一是教科书的资源;二是教科书以外的所有教学资源。

过去,我们把教科书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这种观点已经十分落后。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科书仅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

在新高考中,命题将更多地从教科书以外的资源中寻找材料。

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http://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