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国外报道了一个从7岁起就被关禁在与世隔绝的小农舍中长达30年之久的“野人”,由于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学习环境,以至于不会说话,不会思考,没有喜怒哀乐,完全像动物·样爬行。我国也曾报道过辽宁省一个偏僻山区里,一个年满十岁的猪孩,由于父母离婚,无人照顾,她常年被锁在家中与几头猪为伴,吃猪食、吃猪奶,与猪玩耍,完全养成了猪一般的习性直到后来被人发现,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分院收养她后,经过三年的艰苦教育,才让其基本摆脱“猪性”,恢复了人性,学会了简单的绘画、汉字、数数和生活技能。
这些事例说明什么?虽然是人,但如果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就会与动物无异。
人的心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也与他们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
发挥语文学习心理的整体效应,提高学习语文的效果。
这主要要从三个方面掌握:
第一,掌握思维认识规律。
感知、记忆、联想、想象和思维等等,是人的认识心理要素,也是我们发展语文学习智能的种种智力因素。首先,我们对语文知识、语文课文,要能整体感知、理解性感知,以形成各种记忆表象,储存于我们的脑海里。当新的事物出现或接触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储存相联系时,能引发我们广阔深入的联想,发展各种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发展能力。这一思维认识过程,又以思维为核心,多向发展,以提高我们的智力。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对感知、记忆、联想、想象和思维的特点和作用,就应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二,了解情趣因素对语文学习的作用。
需要、兴趣、动机、情感等心理是人的意向因素,也可以说是种种非智力因素。它同样对语文学习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兴趣和情感因素。前面已经提到,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语文,尤其要培养自己浓厚的兴趣。没有兴趣,无论有怎样好的智力因素,也是很难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中国语文的最大特点,恐怕是在字词句篇中所包含的深刻情感。同时,学习的情感力量,又影响到学习兴趣、动机乃至意志和毅力。因此,学习中又不能不了解情感的巨大作用。
第三,加强意志力和毅力,更好地发展语文能力。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语文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固然,语文能力的获得,要靠以思维为核心的诸种认识心理因素和以情趣为中心的诸种意向因素。但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每个人的意志力和坚强的毅力,对于发展语文能力又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任何一件事,没有意志力和毅力是做不好的,何况是语文的学习。
同时,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同学们个人诸种心理能力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因此,我们学习本书,首先就应该去掉对心理知识的枯燥感甚至厌恶感。本书尤其注意了从有趣的事例入手,讲解心理知识进而发展心理能力,如果你能循序渐进学下去,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