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建议

阅读:131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6:25:01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隶属于高中生物新课程选修3模块。《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这个专题的要求有三条:“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和“讨论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1]。希望通过这个专题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生物科技既能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在应用生物科学技术作出相关决策时抱有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尝试作出决策,具有社会责任感,是我们的课程贯彻始终的教育目标,这也正是本模块教学的较高要求,应该是统率各课堂具体教学内容的灵魂[2]。
关于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在新课程的培训过程中,笔者常听一线老师谈起,大家对这个专题不重视。为了了解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笔者以网络访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做了调查,访谈了包括辽宁、北京、广东、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的十余所重点学校的一线老师和部分省市的教研员。对于本专题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施情况如下。
·“区里建议,将这个专题的内容分散到其他不同的专题,比如关于转基因引发的伦理问题,分散到基因工程这个专题。老师们都灵活处理,本专题占不了多少课时,也就两个课时左右吧。”
·“如果是新课,我们在某些内容上互动一下,比如一起辩论和探讨克隆人的问题、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等等;如果是复习课,则主要是教师归纳学生背知识点。”
·多数教师表示,“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讲,有时也让学生说几句,一课时完成”。
·还有很多老师表示,刚进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讲了,后来几届压根就都不上了。
至于不上这个专题的原因,老师们都表示是因为“考纲没有明确的要求”,有老师还说,“涉及的这些内容在通用技术、政治课上都讲,所以我们生物课就不讲了,节约课时。”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和老师没有认真落实“课标”的这条要求。但也有一位老师说,他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辩论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个学期我开始带高三复习班,又在复习班进行了这个专题的辩论课,效果同样很好”。但同时他也表示,“我所知道的其他学校,这部分内容都不上”。
实施本专题的重要性
实施本专题的教学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
“课标”在前言部分这样写道:“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强调,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在实施建议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更是用大量篇幅强调了要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1]。
人教版选修3模块的教材,紧密结合着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不仅是生物科学技术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三大工程教学内容之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教学,更是直指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与前几个专题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
社会责任感是一切有理智、有能力的人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以及对在履行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3]。研究表明,当今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总体情况良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需求,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淡薄。由此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有着深刻的意义。虽然造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任,而且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能起到主导作用。新课程不仅强调德育课程的建设,更明确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就使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中,还要蕴涵在各科课程中。在生物学科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很多,选修3的这个专题更是如此。
(1)为什么要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通过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可以向学生乃至公众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造就正确的伦理舆论导向。生活在不同社会中的人类群体,其价值观取向存在差异,对同一个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经过讨论,能够引导出正确的社会舆论,而正确的社会舆论将引导出正确的措施、法规、政策和社会效果,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者,经过讨论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全面。比如社会上对于代孕母亲、精子库、安乐死等问题的讨论能够碰撞出许多不同的火花,能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符合某一个历史阶段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例如,当试管婴儿在三十几年前诞生的时候,曾遭遇来自教会、政府、新闻媒体,甚至是科学届的强烈抵制;但是今天,试管婴儿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了,而且“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也荣获了2010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制定了相关规定来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比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但是,近些年来,又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这可能与目前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是不一致的,更需要大家讨论。
12
     来源:人教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