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老师:您好!
在学习文化创新时提到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样会不会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呢?
威海市 小苗
小苗同学:你好!
实现文化创新,一是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二是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三是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因此,在进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实现文化创新时,还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增强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加快文化创新,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但必须注意的是,文化不仅有世界性和普遍性,也有民族性和国家性。在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出现了意识形态文化化与生活化的趋势。一方面,文化产品中融入越来越多的意识形态内容,文化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也越来越向文化靠拢,一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开始变换形式,由原来直接的政治方式向以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综合方式转变,一些原本带有较强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在戴上文化的面纱后呈现“中性”的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注意在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的同时,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意识。
山东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刘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