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七中 牟翠媛
近年,文化史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多,不仅重要思想家、重大文化现象在命题材料之中,即使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篇幅较少的文化史,如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中国近代的生活变迁、欧美近现代文学等内容,也常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之中。2010年各地的高考试题,不仅文化史类试题的比重有明显上升,更重要的是命题的立意角度有了新变化。
【例1】(全国卷II 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此题一改往常再认、再现或者评价某种思想观点的命题思路,而是告诉你一种思想理论,要求你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某一实际问题。其基本立意就是应用,应用新学到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题目利用有关两种平等的论述创造问题情境,对“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评判才是其宗旨。
【例2】(天津卷 4).“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本题的命题立意就是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科学革命尤其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这对启蒙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使其普遍把自然科学发现中的理性原则运用于社会科学,确立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简洁的客观规律的信念,从而将一切置于人类理性的审视之下加以考察。这本身就是知识内容的深层次含义,是考查对知识掌握程度的理想载体。
【例3】(安徽卷 35题 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节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本来,人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历史的发展却一再证明科学技术威力巨大但并非无所不能,结果也并非尽善尽美,利用其优势、避免其恶果才是对待科学技术的正确态度。本题设计的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有“潜在的危险”的问题,其立意就是引起人们对科学发展的消极作用的思考,全面认识科学发展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从思维的角度说,就是打破思维定势,迅速沉入新的问题情境,解决新问题。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样是文化史试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有着轻微或显著的变化。明确这些变化才能更好的应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