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从生物教师不愿上公开课所想到的

阅读:62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15 17:42:04
     [案例]
  照惯例,开学伊始,学校总是要求各教研组推荐二至三名教师在本学期内分别上一节公开课,各教研组须在两周内把上课教师名单上报到教务处。两周后,学校八个教研组常有的组因不能凑齐上课人数而迟迟不能上报(尤其是生物组)。为此,学校特地设置了对公开课的奖励方案,即上公开课与年终考核挂钩,凡校级公开课考评加3分,区、市级公开课考评加5分,并额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然而老师们对此并没有什么积极性。
  罗老师的话引人深思:我是生物教研组长,也是学校唯一的专职生物学教师,每次在安排公开课时颇费脑筋,人们总都是想法推诿,因而自己每次都无奈地把公开课揽上。自己工龄虽不长,却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次公开课,内心是几多的无奈几多的烦。去年,为了上一次地区级公开课,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筹划准备。现在的公开课必须要用多媒体,为了制作课件,还几次请了相关专家来“护场”。课件、教案、教具等一切就绪后,还得让学生事先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反复演练彩排,倾听多方意见,再修饰加工,乃至于最后掐着秒表来计算和安排上课时间,确保公开课不“砸场”。
  王老师颇有苦衷:我原本是教美术的,画画是我的强项,生物教学“表演”我不会。
  张老师更为直快:这种耗时费力、失真、虚假的“形象课”、“表演课”,教师原本就没有兴趣。所以每次为了完成任务,或婉言劝导,或强行摊派(实在不行,组长上),总之,像讨债一样!
  李老师是资深的高级教师,他说快要告退了,现在是年轻人的舞台,当由年轻人来展示。
  后来,学校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新上岗的或本年度需评职称的老师必须开设一节公开课,并宣布举行中级职称教师“教学大比武”,“比武”的主要形式就是“公开课”。如此这般,上生物学公开课的人数指标总算能完成。但参与的老师一脸无奈,其他老师则一片释然。
  [成因]
  从案例来看,生物学教师不愿上公开课,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学校虽然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方案,但教师们并没有因此表现出积极性,最后只得用一些变相的强制性措施来保证公开课的推行。这种现象的存在,.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有当前公开课本身的局限性因素。
  对于生物学老师来说,最根本的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人认为生物学不列人中考,是典型的“豆芽科”,在这样的学科上耗时费力不划算;有部分教师教研意识淡薄,教学观念传统守旧,只求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求开拓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有的教师虚荣心强,不愿听批评意见,而公开课的评价,少不了批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为了维护“尊容”而“明哲保身”。
  对于公开课本身来说,也凸现了背离教学规律的现象:
  一是当下很多公开课,往往是反复演练准备了很长时间,乃至于用分秒计算上课的时间,甚而能做到讲完最后一句话时,恰好是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这样耗时费力、精雕细琢的课是现在公开课的主流而被广泛效仿。而正是这样的课,让那些在课堂上有创新意识的老师对公开教学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二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已成为公开课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过于强调多媒体的运用,也会存,在与教学的实际功效相背离现象。譬如,在黑板上本可以用粉笔一秒钟就可以画好的一条线,偏要花上十倍的精力用多媒体展现在屏幕上。如此公开课,使得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对多媒体教学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
  三是公开课的职能异化、泛化也导致了老师们对公开课的不屑和回避。公开课的本来用意是发现教育教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课堂教研活动。而当前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专家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考核晋升职称及确认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这样“一课定性”让上公开课的教师如履薄冰,担心太多。
  [反思]
  公开课作为学校日常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它的存在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由于诸多因素,公开课教学陷入了误区,于是,对公开课的批评声音日渐强烈,有人认为现在的公开课就是一种“表演课”、“形象课”,虚假、失真成分太多,应予废除这种公开课的形式。笔者认为,这一想法过于偏激,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正确审视公开课,还公开课本来面目。
  1.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墨。
  叶澜教授提出,一节好课应该是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应实实在在,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应该是真实的课,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它不可能尽善尽美。其实,“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公开课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能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的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唯有真实,示范指导的意义才能发扬光大;唯有真实,课堂教学评估才能客观公正。真实,是公开课的生命。
  2.多一些研讨示范课,少一些评估比赛课。
  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要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教师的个性探索,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课的课堂作为教师选拔赛的舞台,和作为考察教学的依据,否则就背离了教学的本身价值而流于形式。
  3.公开课要随堂化。
  时下观摩公开课教学,很少有随机听课的选择自由。能听的课,要么是经过精心准备、演练娴熟的“保留节目”,要么是提供事先经过选择的“节目单”。这些课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完整,比较浓缩,能比较充分地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艺。然而这样的公开课教学所展示的经验、成果往往是“逢场作戏”,很难移植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因此,为了发挥公开课的实效性,公开课就应该向随堂课转变,开放课堂,打通教师之间的课堂壁垒,使他们之间可以随时随堂相互听课。公开课随堂化,不仅对教师起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督促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公开课能走向平庸,走向平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才能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如果到了这一天,公开课还有什么不可以公开,又有谁会想一切托词去回避它呢?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