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合理有效的将必修和选修实验有机的结合

阅读:115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10 11:12:15

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他们最后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自主学习的组,教师应该帮助整理内容,把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归纳和小结一下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推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样的实验设计过程,基本教学程序可表达为:问题—实验—讨论,即按“问—做—议”的程序去组织教学。在问题与实验两个环节之间往往还增加一个附属环节“实验设计”,即用怎样的实验去解决问题的思考。

在“实验—探究”模式中,“实验”是手段,“探究”才是模式的核心,这种对实验教学功能全面开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探索性、发现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

按照教科书要求充分体验。面对全体学生落实基本的知识内容和体系采取了第一章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有条件每个班都进入实验实验室,从每一种仪器开始熟悉,因为触摸到的仪器与只是看的仪器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去自己感受,食盐的提纯、离子的检验、除去杂质的过程,自己设计,小组实验,记录现象、讨论分析、得到结论的全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生们体会比较深。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弹性是新课程一个重要特征。

(二)课下的校本课程的选择面对个性学生

实验设计一 ------小组实验的形式

充分体现学习中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开设实验技术和结构化学的选修内容,利用第8节课的时间,由学生的自由选择,把学生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实验小组和思维训练小组,利用第8节课的时间,进行了菠菜中元素的提取;海带中碘的提取和分离;而思维训练小组进行了化学反应入门的训练,下一步进行的是结构化学的学习。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是改革的科学学习强调。

发挥学校的有利资源使学生体会化学的魅力,我们实验室条件比较好,根据学生在离子检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在第7节课上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设计的可行性的实验探究的实验课,每个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教学实验—对比---讨论—选择优秀和最佳的实验步骤,由入学考试的一道题引起的讨论和实验,这是与原来教学不一样的地方。第7节课的优越性体现的比较好,因为参加第7节课的学生是将来想参加理科学习的学生,所以,思维的训练和实验效果的培养更有针对性。学生实验后,体会到化学实验是客观事实,它是检验设计的依据。应用目测方法和色谱仪进行微量元素对比测定,学生们完成了

实验设计二-------- 个性化实验的形式

学生个人的实验项目也是我们在第8节课中的特征。踩泡的制备、不同晶体的制备、个性香皂的制备、应用先进手段完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是学生们个性学习的体现。亲身体验、在“做中学”,但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把学生提出的所有实验都进行探究,那么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上探究的内容,这些内容留给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充分,交流展示的范围广。探究时间的确定要以个体为主的原则,在讨论和辨析中得出结论。方案、结论可以不唯一。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体现个性和培养方面的内容是应用EDTA的方法测定溶液中的钙离子的存在;应用EDTA的方法测定融化雪的溶雪剂中钙的含量;应用传感器的方法测定药剂中铁的含量;应用目测方法和色谱仪进行微量元素对比测定;应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应用分离物质的原理分离菠菜中的色素;应用提纯的原理提取海带中的碘;制备无烟炸药;应用传感器测定PH值、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应用传感器测定完成化学平衡、溶液的导电性的实验;自己制备肥皂、自己检验不同的塑料、自己检验不同的线的成分(蛋白质和纤维素)等多种多样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大有收获。(见相片和体会)

三、合理有效的将必修和选修实验内容有机的结合达到实效和开放的目的

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不均衡的发展空间,如何给他们这样的空间,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重点中学中,以前,所有的学生一定要选择理科的所有的课程,但是,第一次选择课程后,我们的课只有二节正式的化学课,而其他的课程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课程,在这次选择课的时候有80人左右的学生没有选择化学的选修课,让我的心里很不适应.

如果不选择化学选修课,就意味着没有时间纠正习题和没有延展和拓展的时间。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40分钟的时间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还必须把基础知识落实,所有内容必须在40分钟内给这部分学生,让他们能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方法。在短的时间内培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真正让这部分学生在二节课中全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需要老师备课中多思,多想,多与学生沟通,同时从学生的生活、应用出发,磨合,调整,有实效性。实施和尝试后真正体会了学生的选择,实验内容不减少的同时,调整了我们对学生训练和指导的进程,讲精练精。

而另外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实验的选修实验技术的选修内容,他们的选择范围广而又深,在校本课程中,在教师的辅导下他们完成的实验探究的内容有:

1、应用EDTA的方法测定溶液中的钙离子的存在

2、应用EDTA的方法测定融化雪的溶雪剂中钙的含量

3、应用传感器的方法测定药剂中铁的含量

4、应用目测方法和色谱仪进行微量元素对比测定

5、应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

6、应用分离物质的原理分离菠菜中的色素

7、应用提纯的原理提取海带中的碘

8、制备无烟炸药

9、应用传感器测定PH值、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

10、应用传感器测定完成化学平衡压强的影响、溶液的导电性的实验

11、制备肥皂、检验不同的塑料、检验使用过的不同线的成分(蛋白质和纤维素)

12、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的不同影响(蛋白质、铁盐、氧化物、单质、有机化合物等)

13、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中结构的测定(氢光谱、核磁共振等)

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学生的自主的选择---

因材施教的、学生自己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为学生激活个性化的发展开辟好的环境,也是全体教育与个别选择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她是实效性和选择性的一个好的体现。不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发展都体现了改革的关键。也能够使学习有发展(特长的学生有广泛的知识领域的了解和研究)。为社会的科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有效学习和针对性的学习是可以深入研究的。

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学习的选择权利还给学生的特点,在学生选择课程中,允许学生不选择化学选修课程的学习,是实效性的充分体现。(教师的因材施教得到充分的体现)合理有效的将必修和选修实验内容,有机的结合达到实效和开放的目的。

部分学生因今后从事化学专业的工作或者研究工作,在高中阶段可以提供这样的学生训练和学习的机会。所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实验环境和不同的实验内容,是新课程中明显的体现。

要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和目的,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精心设计展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合理有效的将必修和选修的实验内容有机的结合达到实效和开放的目的。

不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发展都体现了改革的关键。也能够使学习有发展(特长的学生有广泛的知识领域的了解和研究)。为社会的科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有效学习和针对性的学习是可以深入研究的。让实验与改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训练学生的一个有效的场所,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实验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收获,让喜欢化学的学生有大的提高和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按照新课程中的实验安排,完成了正常的教学实验过程。同时调整了顺序(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课时的安排)。我们补充了很多先进的科技实验,完全与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安排有很大的关系,他与我们的不同学生不同的训练和教学方式是非常吻合的。达到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目的。

我们的研究是初步的,愿意与同行共同探究实验教学的真正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540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50-80

3]胡淑珍等编,教学技能,湖南:师大出版社,20031-30 

 4]保罗·D·埃金(美),课堂教学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7-30

5]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

6]金鸣,教育原理,安微:教育出版社,20051-10

7]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出版社,2004.4.

8]郑学裕,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化学教学 199511

9]周玉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探索,200112

10]秦友梅,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学:  中国教育网2002

1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出版社,2008.1-5

12
     来源:人教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