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语文教师如何走向深度备课

阅读:388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9/17 8:27:34
语文姓“语”,语文教学应该按照语文教与学的规律进行,着力于语言实践:紧扣文本,揣摩重点语句,进行语言的品味;有效诵读,适度拓展,关注语感的习得。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本体,读写并行,品出文字的声律,嚼出文字的滋味,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是谓“本色语文”。
语文教学要凸显语文“本色”,必须先打好“底色”,进行深度备课。
一、走向深度备课:教师必须坚持历练好三项基本功
一指教师把握学情的准度。学生学情起点如何,对文本的“原认知”如何,学习本文怎样让学生的提升幅度、扩张程度更大些:朗读水平提高了、忽略之处关注了,认识浅近之处深化了,课堂积累丰富了。
二指教师进行文本细读的精度。即对文本进行微观分析,标题、关键词语、句式、标点、句序、段序,都可以进行还原、置换、比较,以小明大。以《故都的秋》为例,由标题映照课文,“故都的秋”从第几段写到第几段?由此文章可分为几部分?题目换为“北平的秋”“北国的秋”如何?第三段“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前可以各加上怎样的定语?这几句意思分几层?顺序能否调换?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先写江南的秋?以上问题指向文本细部的解读,或新颖或深入,其实读出了教师自己的发现和创造,而这正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
三指教师进行文本增容的厚度。增容,其实就是将文本读厚。其一是内读,即教师自己以读者身份“陌生的眼光”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其二是外读,除教学用书外,要找寻相关文本:原文本,课文内提及的原文本,或是课文外删去的原文本;互文本,课文所在的原文本,与课文内容相关、相类、相似的文篇或书本;超文本,与课文相关的系列文篇和书本,包含同一内容、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同一写法的文本,包含名家的相关解读成果,包含网络文本,史学、哲学、美学角度的解读可高度关注。占有并整合这些成果,重在将自身的读解体验转化为文本教学策略,厚积薄发,深入浅出。
二、走向深度备课:教师必须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高效教学的四个关键度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要具备以下四个标准:课堂定位准确,思路明晰科学,师生互动有效,核心目标达成。
(一)课堂定位准确
首先是学科定位。要有课程意识,定准“语“和“文”, 深入挖掘文本的文字内涵、文学内涵。文本无边界,教学有边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其他学科往往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但语文的教材内容只是教学的素材,师生深度阅读后的生成、加工才是教学内容。文本“写了什么”不是教学重点内容,“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才是重点所在。换言之,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言语智慧,即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传达。文本语言既是载体也是本体,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要反对由《背影》批评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之类的“反文本化”,或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单单进行“爱心”拓展之类的“泛语文化”,或声光电狂轰滥炸却不让学生真正触摸语言文字的“多媒体化”,防止语文课异化为德育课、政治课、历史课、生物课、艺术欣赏课、思想方法课等任何非语文课。是否紧扣文本,是否书声琅琅,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
其次是课型定位。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课型。按活动方式,可分为说话课、阅读课、作文课、讲评课、活动课;从阅读教学讲,有教读课、品读课、研读课、理读课、自读课、联读课、审美鉴赏课等;从语言教学讲,有积累课、运用课、品析课等;从读的方式讲,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跳读、批读等;从文体看,有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应用文、文言文等。此处的课型主要指文体特色。比如写景的记叙文,或曰散文,要关注的就是其文体特质:弹性(高度兼容了各种文体各种语气的变化多姿的那些句式)、密度(写景抒情间给人的纷至沓来、字字珠玉的美感)、质料(构成甚至决定全篇文章境界高低的个别的字或词的品质)。凡作者用心、考究的地方,自然构成教学着力的地方。再比如文言文,关注的首要是“言”与“文”的关系,不能偏重于言,讲成文言语法课;也不能偏重于文,上成政史课。最好是“以言促文,以文索言”,反复诵读,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以词语句子的理解为切入点,体会含义、理解感情、梳理思路、领会韵律,最后再以读显情,以读悟文。文体定位与其它分类标准结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精确定位,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12
     来源:网络  编辑:zwenc973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