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当“给力”登上《人民日报》,汉语的魅力还剩多少?

阅读:277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4/21 21:31:14
汉语,我们中国自己的语言。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真草隶篆行,我们历史悠久的汉语是最有魅力的。
方方正正的汉字,庄重而又不失灵活,每个字都好像是一首诗,诗的意境优美得让人感动;每个词又仿佛一幅画,既有画的形美,又带给人画外清音,有着特殊的意韵。汉语,已不是单纯的交流工具,而是升华为一种无与伦比的文学艺术。余光中先生说得好:“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
于是我不能理解,这样魅力四射、包罗万象、意蕴丰富的汉语却正在渐渐淡出炎黄子孙的视线。中国人的汉语水平出现了日渐退化之危机。
 “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就‘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真是好BT啊,7456……”
这是某中学生作文里的文字。相信很多人看了这两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觉得莫名其妙。文中的那些字母也并非全是英文缩写,而是当下流行于青少年当中的网络“新语言”:GG(哥哥),偶(我),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KPM(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 ,JJ(姐姐),青蛙(丑陋的),BF(男朋友), PMP(拍马屁),PLMM(漂亮妹妹),BT(变态), 7456(气死我了)。
这就是一些孩子对国语的态度。他们生吞活剥地直接拿来一些东西,掺和在语言中,结果把国语弄得不伦不类。他们只觉得有趣、逗乐,却从未想到,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对我们母语的一种污染和羞辱。而且它也标示出,一些年轻人的汉语水平已然开始向无知的程度倒退。
如今,如果你还不认识 “囧”、“槑”、“烎”,你还不会说“杯具”、“雷人”、“7456”,你还不知道“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那你就彻底“OUT”了!
有人感慨“现在,如果你出差一个礼拜回来,网上就有很多你不懂的生词啦”,一点都不言过其词。
为此,我有话要说。我有话要说,由来已久。
不知何时,“很德国,很德国”不合语法的广告词不见了踪影,不知何时,“你有吃过饭吗”不伦不类的问话没有了应答。国人曾为捍卫汉语语法的纯净而付出过,努力过。这种努力曾让我一度兴奋不已。
可短暂的兴奋之后,是长久的担忧。
网络流行语,一种日渐弥漫的话语时尚。曾经,词语让我们记住了一个时代,今天,网络流行语能担当起记录时代的重任吗?如果能,它又将给我们记录下什么样的时代呢?除了肤浅与急功近利之外,我看不出别的什么。一如悬在半空中的柳絮,漂在水面上的浮萍,缺少根基,游戏人生。
     来源:现代阅读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