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2011高考生做好备考计划 应对二轮综合复习

阅读:93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2/10 14:12:41
寒假是高考生自我调整、巩固提高、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寒假里,考生的学习将由在校时的跟着老师复习变成完全的自主复习。因此,要制订一套合适的复习计划和假期作息时间安排,做到复习有计划,生活有规律,真正地把握好属于自己的时间。
-对第一轮复习进行纠错训练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年级部主任石峰虎说,根据各中学高考复习进度安排,多数中学在年前将高考第一轮复习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从3月份开始,将全部进入第二轮以专题为主的章节复习,将学科内知识打通,进行理综、文综合卷的训练。所以,对于高考生来讲,在寒假期间要针对第一轮复习进行纠错训练。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里,有的同学全部掌握了复习内容。而有的还有许多没有掌握,在寒假期间,要迎头赶上,否则将与同学们的差距越来越大。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语文教师刘朋同提出,要想迎头赶上,建议进行纠错复习,总结自己的弱项,把第一轮复习曾出现的错误,仔细回顾、思考,逐一攻破。
石峰虎老师说,高考第一轮复习,是把课本往厚里读,将知识点扩散、演绎,达到触类旁通,复习是逐渐深入的。进入第二轮复习后,就要抬头看,向远的方向看,才不会迷失方向,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或者用图表的方式建立知识框架和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对照课本将基本定义重新梳理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高三年级数学组组长王华建议,寒假里考生要梳理已经复习过的知识,以数学为例,要对照课本将一些集合、函数、三角和数列的定义重新进行梳理。在复习基础的同时开始着眼提高,对一些中等偏难的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要参考一模的考试情况,对照之前定的学习计划进行调整。
对于数学基础不等的三类学生,王华给出不同的建议,每次考分在90分以下的,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对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这几种题型进行集中攻坚,做到保住基础分;考分在90分到110分左右的学生,一般都是基础较为扎实,但往往因为粗枝大叶失分。他们可以利用假期着重查漏补缺,比如研究大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弄清各种题目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等;考分在11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在复习时给自己一些难度,比如做一些函数、解析几何、不等式等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来提高计算能力。
-熟悉综合试卷结构阅读2010年高考大纲
如果精力可以的话,石峰虎老师建议考生进行适应综合考试的训练,因为寒假结束后,高考生将面临各种类型的综合性模拟考试,如果没有准备地去应对考试,由于知识出现跳跃、思维有差异,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而如果提前熟悉了考试时间、试卷结构,将会有利于第二轮复习,开学后会马上进入好的状态。
另外,由于每年的高考大纲变化不大,而高考大纲又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方向,西安铁一中副校长徐学芳建议考生,可在寒假期间阅读2010年的高考大纲,提前熟悉大纲内容和要求,等开学后新大纲下来,只需将变化部分稍加注意即可。
安排好时间劳逸结合
西安铁一中副校长徐学芳提出,高三生在制订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时,要把每天的学习任务、时间具体化,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
寒假期间要保证较好的休息,并且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高考拼到最后还要拼体力,没有好的身体,就无法将高强度的高考复习坚持下去。因为寒假处在春节期间,是多数人放松、玩乐的时候,但是,作为高考生学习仍是第一位的,不能过度玩乐、睡懒觉,否则将很难适应新学期的复习状态,要注意节制,不能影响到身体、学习,作息时间与上学期间基本一致就可以了。
另外,每天还要坚持看新闻时事(电视或报纸),还可以看上一部好电影,读一本好书,加强与家人、亲友的沟通与交流,关注社会热点、民情、方针政策、风土人情等,可以开阔视野、提升思维。
至于是否要在校外的培训机构进行补课,石峰虎老师这样认为,如果要给孩子补课,首先要明确的是孩子没学好的原因。只有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才能解决成绩的问题,如果孩子没有学习兴趣,不主动学习,不管花多少钱补课,都是无济于事的。而如果孩子真正想学习,他自然会想方设法地学习各种知识,提升成绩。
建议家长多鼓励、欣赏孩子
石峰虎老师建议高考生家长,寒假期间与孩子相处时间较长,有些事情需要特别注意,但不要特意去为孩子做什么,以免触动孩子敏感的心。只需要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配合好孩子的学习就行了。孩子就是孩子,不要用对待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要注意多给些鼓励、信心,担当好家长的职责。
徐学芳校长说,寒假是家长与孩子难得的亲子时间,家长们要好好利用假期,为孩子提供温馨的感觉,提醒孩子进行有条理的生活,做好安全教育,远离危险和不健康的东西,让孩子安全、幸福地度过中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寒假。
总而言之,家长朋友们要珍惜孩子中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寒假,一定要好好与孩子在一起,倾听孩子一些想法,学会欣赏孩子,理解孩子,而不是只要求成绩、学习,好的家庭教育将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带给孩子更大的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曹运静杜娟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