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变革之政治革命的含义

阅读:499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1/12 10:53:29

 

民国初年,受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旧并呈、中西杂糅、多元发展”,成为民国时期各种礼仪嬗变的主要特征。而这些所谓的社会风俗变革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变革的烙印,带有明显的政治变革的意义。现从下面的几个实例来进行说明。
一、断发改装。清兵入关,有“剃发令”,在武力高压下,汉族男子最后不得不屈服执行,故而男子剃发,被视为向清廷屈服的象征。而剪掉这一象征屈辱的“物件”,则称为了革命的标志。
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先生认为要“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必须“断发改装”,方能体现体现于与旧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决裂。刘志琴在《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一文中指出:“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又岂能在清廷的子孙中断送这一祖制。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自清军入关之后,强制汉人留发辫,使很多人认为“以夷凌夏”的耻辱,所以 “断发易服”潮流发展到20世纪初已成为人们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决意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象征,此时的“断发易服”不但具有文明、进步意义,还具有政治革命的含义。让我们回到历史中去探寻文明的脚步,1911年11月10日上海报纸刊登上海都督发布的《都督府告喻》,今摘抄数段,以见当时革命党对于剪辫的态度:“结发为辫,乃胡虏之殊俗,满清入关,肆强迫之淫威,使我同于胡俗,凡我同胞之乃祖乃宗,因此而受惨杀屠戮者,不可胜数!……今幸天福中国,汉土重光,凡有血气者,莫不争先恐后,剪去发辫,除去数寸之胡尾,还我大好之头颅。而一般下流社会无智识之辈,犹复狃于积习,意存观望……长此因循,殊非正体,且不足以表示万众一心渴望共和之至意。为此,出示晓喻,仰各团体苦口实力,辗转相劝,务使豚尾悉捐,不惹胡儿膻臭,众心合一,还我上国衣冠。都督实有厚望矣,望各同胞其各勉旃!” 
  二、文明婚礼的出现
新式结婚(即文明结婚),在清末已出现于东南沿海的大都会和商埠。新式婚礼毕竟是一种与中国传统婚礼相冲突的礼俗,即使它在大城市部分知识阶层的狭小范围内流行,也受到了旧派人物的攻击和社会各界的怀疑和抵制态度。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当时的报刊曾有许多报道。如1909年,清廷学部某郎以“现在都下结婚渐染欧习,动借自由名目,立异矜奇,实大为风俗之害”为由,请求“速定婚嫁之礼,以挽颓风”。旧派人物对新式婚礼中体现出来的“婚姻自由”观念,更是极力禁阻:“南海县属澜石附近绅士老伯华等,因邻近各乡女子皆染有自由气习,特联赴县署,呈请出示严禁。王令以‘男女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能任听妇女自由择配。据禀前情,在女子固越礼逾闲,在父兄亦疏防失教,应候出示严禁。
随着民国初年一些先进分子的呐喊和实践,开始倡于都会商埠的“文明结婚”,逐渐向中小城镇流传,采纳“文明结婚”的地域范围和人员有了扩大。不仅沿海的大中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们举行“文明结婚”,而且内地一些中等城市和县城也出现了“文明结婚”的事情。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复古逆流泛滥一时, “文明结婚”受到旧派势力的抵制和阻挠。与此同时,社会上一般民众对婚姻自由观念也多持观望态度,很多人对新式婚礼和新式离婚等做法也比较反感。据天津《大公报》载:“盖今之请求离婚者,多出于自由结婚之夫妇,鲜出于旧礼结婚之夫妇,夫婚既结于自由,必其性情相结合,可以偕老百年者,从前巧妻拙夫之怨已无自发生,何以欢乐未几,辄赋终风,甚且数结数离,视夫如传舍也……是以自由结婚、自由离婚,曾不如名自由姘拆之为当矣”。
  三、放足运动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缠足危害之大,不仅严重损害了妇女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育成长。众多的妇女由于腿足不便,被幽禁在家庭之内,难以走出家门,不可能使自身获得解放。这危害国民体质,民族心理健康的缠足陋习,可谓20世纪初年的公害之尤,要求变革的仁人志士,莫不对这恶极无量的丑行,拍案而起,口诛笔伐。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为扫除积弊,更新气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条件。1911年10月19日,辛亥起义成功后的第9天,湖北军政府即发布妇女放足的通告。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立即于1912年3月13日发布命令:“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为此令仰该部,速行通饬各省,一体劝禁,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切切此令。
放足运动到民国时期首先在大城市得到普及,在上海还成为新的时尚,《海上竹枝词》就有这样的诗句:“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以娘娘实行放足,普告钳制之妇女。”连菩萨都放了足,可见放足已经深入人心。在沿海和一些大都市,天足女郎、天足女孩成为时髦女性的美称,风行一时。
通过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民国期间的社会风俗习惯的改革不是简单和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和目的。这些陈规陋俗在当时的革命者看来,其实都是封建势力、封建思想的具体代表,革除旧俗,推行新的文明礼仪和风尚,既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又体现了于旧制度和旧势力的决裂,是一种革命的行为。
     来源:  编辑:laobingxinzhu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