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开展“自主预学 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阅读:134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1/6 16:07:19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本文从通过“自主预学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方面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科学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以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效率低下”的现状。为此,本人在实践中形成了“自主预学 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现结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这一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自主预学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介绍说明
“自主预学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教学流程可表示如下:
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是:
1、自主预学,合作交流:教师指出上一课时作业中错误较多的题号,列出新授课中的重点思考提纲,学生根据导学案首先自主订正上一课时作业,并根据思考提纲自主预学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自主订正和自主预学的前提下,同学之间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共同解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整个过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过程用时约10分钟左右。
2、教师导学,互动探究: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之下,学生首先个别交流对新授课思考提纲的认识,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适时予以评点,最终使同学们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全面准确的认识。整个过程必须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反思及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该过程用时约25分钟左右。
3、以练促学,悟道求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组织学生当堂练习,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整个过程首先要保证所选习题的质和量,其次要提倡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在进步中体会集体的温情和力量,增强学习兴趣,树立必胜信心。该过程用时约10分钟左右。
二、“自主预学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实践案例——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自主预学
 
合作交流
一、 复习归纳
教师精要回顾
1、v=△c / t
2、v正、v逆
3、碰撞理论 活化分子 有效碰撞 活化能
4、影响因素 内因 外因
二、自主纠错
学生先集体 再个别纠错
“第一单元 第2课时”教学案中的第 8、12、16、17题
二、 自主预学
思考提纲
教师布置思考提纲;学生自主和合作预学
1、什么是自发反应?
2、焓变(△H)与自发反应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熵? 熵变(△S)与自发反应有什么关系?
4、如何综合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教师导学
 
互动探究
 
 
四、导学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对思考提纲中的问题按顺序先个别交流再集体讨论,教师合理评价小结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自发反应——化学反应的方向
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1、一定条件指的是“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外界帮助可以是如“通电”、 “光照”等。
2、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学生自主探究
NH4NO3溶于水
学生共同讨论并自主发言,教师评价小结
自发反应常温下都一定能发生吗?
非自发反应是不是指一定不能发生?
教师引导学生按内容顺序先个别交流再集体讨论,教师合理评价小结
二、影响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因素探究
1、焓变与反应方向
能量判据: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H < 0)。
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的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越多,反应越完全。
焓变(H)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
2. 熵变与反应方向
学生自主探究
实验: 红墨水滴入水中
教师引导学生按内容顺序先个别交流再集体讨论,教师合理评价小结
 
 
师生互动讨论
 
研究表明,除热效应外,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因素——体系的混乱度(熵 S)
熵: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叫做熵,用符号S 表示。
    对于同一物质:S(g)﹥S(l)﹥S(s)
熵变:反应前后体系的熵的变化叫做反应的熵变,用S表示。
S > 0 , 说明反应的混乱度增大。 反应的S越大,越有
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这个判据叫熵判据。
 
3、综合判断
 
以练促学
悟道求新
五、自主训练
学生即时
答(生生互动)
教师合理评价
(师生互动)
教学案上的“当堂练习”(相关习题略)
六、总结归纳
师生互动讨论
 
 
焓减小有利于反应自发,熵增大有利于反应自发
七、课后作业
1、完成本课时教学案上的课时练习
2、预学下一课时教学案上的教学内容

 
  附件大小:127K  附件下载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