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古代诗词中的以水设喻

阅读:159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0/15 9:29:40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诗人大多对水情有独钟,所以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水的优美诗篇。同时,他们以水设喻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生动形象、寄慨遥深的比喻。这些比喻就像一颗颗语言的珍珠在古诗词中熠熠生辉。下面,笔者将就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中以水设喻的古诗词名句作一些粗浅的分类例析。
一、以水的无向设喻
取一瓢水置于平地,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古代文人常以水的这种无向性设喻,如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的“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拟行路难•其四》抒发了诗人作为寒士在仕途中倍受压抑的痛苦。“泻水”一句的意思是: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显然,此句诗人是以水的方向性设喻,比喻人生贵贱的不一致。此外,诗人还在颔联中说“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由此可见,联系颈联和尾联分析,这看似简单的比喻却蕴含着身为寒士的诗人对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二、以水的柔弱设喻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水具有柔弱的特性,古代诗词以水的这种特性设喻的屡见不鲜,如李煜《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的《浪淘沙》写于他被宋太宗赐酒毒死前不久,按他的说法是“每怀家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而写此词。从这首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显然,这首《浪淘沙》就是一曲婉转凄苦的哀歌。李煜是亡国之君,作为阶下囚,他在强大的宋太宗面前显然是非常柔弱的——他深知自己像水和花那样柔弱,随时会被宋太宗置于死地。于是,他便以柔弱的水与花比喻自己,并以水流、花落比喻自己面临的厄运,暗示自己的一生即将结束,并写下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具有惊人艺术魅力的能撼动读者心灵的千古名句。这正如法国作家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三、以水的不返设喻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见,水具有不返性。古代诗人常以水的不返性设喻,以此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或人生态度,如王维《归嵩山作》中的“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归嵩山作》写的是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显然,“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这两句诗是移情于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有了人的情感:河里的水在潺潺流淌,傍晚时分,鸟儿飞回草木茂盛的树丛中去栖息,它们好像是在和诗人结伴而归。因为,这两句诗景中有情,言外有意:表面上是在写“水”和“鸟”有情,但实际上却是在写自己有情——表达的是诗人坚决退隐的态度。因为,当时诗人对现实政治已经彻底失望和厌倦。
四、以水的绵长设喻
贾至有诗云:“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古代诗人常以水的绵长性设喻,比喻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是写给丈夫赵明诚的,倾诉的是她独居生活的寂寞与相思之苦。其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既是即景又是比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直接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与上阙“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遥遥相映;其以具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与“水流无限似侬愁”的恨意。词人以“水自流”的绵长性比喻自己独居的绵长、寂寞与相思之苦,真可谓“愁思绵绵无计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五、以水的易逝设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代诗人常以水的易逝设喻,比喻时光飞速流逝,感叹人生及美好事物的短暂易逝,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对纯洁爱情的讴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其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的意思是——“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像在等待什么人,却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的急流奔腾而去”。江月有恨,流水无情,于是诗人便自然将笔触转向人生,引出下半篇思妇与游子的离愁别恨。显然,此处的江水有比喻意义:诗人是以江水的易逝设喻,比喻时光飞速流逝——流逝的有自然的春天,更有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进而表现了独居的思妇和漂泊天涯的游子相互思念的凄苦之情。
六、以水的无穷设喻

    古代诗人常以水的无穷设喻,表达无尽的情感,抒发复杂的胸臆,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以高亢悲壮的曲调刻画了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词人的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恰似”句以水的无穷设喻,表现了愁思不仅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还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同时,“问君能有几多愁”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问一答,更是加倍突出了“愁”的浓重、凶猛与无尽。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