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

阅读:225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8/27 14:27:03
[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建立学生学习活动合作小组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的理念。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NSEC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和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过程、所积累的经验及体会。
[关 键 词]:合作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  
一、实施合作学习的背景
  新一轮教学改革不仅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着较大的转变,需要我们的反思和研究。
在新教材使用后,谈得最多的就是创造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编写的新课标英语教材。
  到目前为止,个人认为新教材的使用并没有达到其预想的效果,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使本来新教材的优点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缺点。
1.由于现行教材容量大,教师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对教材的过度重视使目标转移,教师把备课重点放在了教材上,对学生却忽视了。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基本上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谈不上有什么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结果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两极分化,使不少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说:“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要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较理想的方法可以先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入手,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人大胆交流、充分合作。本文将从实践的层面,谈几点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教学体会,笔者从实施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组织策略、基本形式、评价、反思、体会六方面阐述了合作学习模式在NSEC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以供同仁参考。
二“合作学习”实践的理论依据
  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谈到中学生的一般性发展时,皮亚杰(Piaget)认为,中学生所接受的社交互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人成长发展的速度。Vygotsky(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独立工作时具有的实际能力,另一个是在和别人一道工作时,在有旁人协助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比实际能力高一级的程度。他把这两个层次之间的距离叫做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近似发展区,缩写为ZPD)。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随时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协助,加速“近似发展区”内高低两个层次之间的螺旋扬升,不断地把今天的“近似程度”,变成明天的“实际能力”。
  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更主要的是生生交往。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强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往的进程。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第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确定4个角色:组织者(本组开展活动的核心人物);记录员(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计时员(确保本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记者(作为本组的发言人,活动结束后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
  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充分备课。在准备教案时,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材料、活动的要求等都要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这一切必须在教案上有详细的反映。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活动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根据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实践证明,同质分组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深入研究;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按问题、兴趣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为了便于“合作学习”,小组编排应以有利于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原则。
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定时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优秀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     增强小组合作技能。
   1)小组中有两种角色:学习的操作者和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观点进行评价。
   2)在全班交流中,中心发言人要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
   3)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有充分的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形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课堂中每项活动都应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设计。合作互动学习的研究者认为: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有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笔者在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角色表演--信息处理--集体讲授--语义重建--课外活动。现分述如下:
1.角色表演
  这种方式经常用在NSEC的reading-speaking课型中。即教师教完新授课后,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这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例如:在教学NSEC BOOK 1 Unit 4 Earthquake 中的课文后,我让小组成员创设各种火灾场景,如:野外郊游,住旅馆,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等情况下遇到火灾。这些场景符合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因此,他们都能积极参与表演,互相配合,承担各种角色。这样,学生们在各自的角色表演中不知不觉掌握了一些常用口语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
  活动前,教师务必让学生明白任务和要求,并给予适当的示范和提示。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反馈检查情况,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角色表演是一项有用并且有趣的语言练习活动,能唤起学生兴趣和培养信心。许多原来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信心不足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角色表演活动并且表现得很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信息处理
  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d activities)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此环节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占据课堂时间较多。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deductions)和合理的推断(inferences)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topics),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在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上,通过小组讨论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例如,在教NSEC BOOK 1 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时,笔者根据课文内容的线索向各合作学习小组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①How does Wang Kun feel about the trip now?
②What do you think has changed his attitude?
通过讨论,各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想象丰富且言之有理。
3、集体讲授
  M.韦斯特指出: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精讲精练”和“少讲多练”。每节课的集体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在教授Book2中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牧师的故事,这位牧师不愿意穿与其他牧师不同的服饰,他说:I will wear no clothes which will tell me from my fellow-men.  他的这句话见报时,句子中多了个逗号,结果成了:I will wear no clothes, which will tell me from my fellow-men.当学生读懂这个句子后,顿时哄堂大笑。笔者随即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讲出两者之间的区别,稍加补充之后,让学生完成精选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